七年筹够200亿,新西兰央行下重手抵御银行风险
风光明媚的一天,一个客户走进一家银行,向经理表示:他有10万存款,已经借了90万贷款,想找银行再借一些钱。你能想象银行经理的表情吗?银行会告诉客户,他已经是9倍杠杆,如此高的风险是不可能申请到任何贷款的。讽刺的是,银行没有告诉客户,银行自己的杠杆也是这个数字。
到目前为止,新西兰银行的法定风险加权资本比率为10.5%。也就是说,银行的总资产中可能高达89.5%都是负债,自身的权益只能偿还债务的九分之一。假如银行自己也是一个客户,它不可能在市场上找到任何贷款人,因为它的风险系数实在太高。然而如果是“大到不能倒”的银行,如果是具备系统性风险的银行,它就可以在资本市场继续纵横捭阖,因为反正发生危机后政府也会纾困、纳税人也会埋单。
2019年12月5日,新西兰储备银行终于明确对这种现状说不。在经过长达两年半的“史上最广泛”行业审查后,储备银行公布了银行资本金最终决定,要求四大银行(ANZ、ASB、BNZ和Westpac)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8%,本地银行(如Kiwibank、TSB、SBS和Cooperative)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16%。
换而言之,四家最大银行首当其冲的需要将杠杆减半(从9倍减少到4.5倍)。根据储备银行的说法,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两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内部评级法”惹的祸
从2017年3月开始,储备银行就在酝酿这个大招,而作为导火索的是四大银行的内部风险评级法(IRB)。新西兰最大的四家银行垄断了存款和贷款市场接近86%的市场份额,属于典型的“大到不能倒”企业。在对风险的评估上,四大银行享有其他银行所没有的特权,可以使用自己的内部模型(而非储备银行要求的标准化模型)计算风险敞口。
然而放权的结果就是,储备银行发现四大银行长期低估其房贷风险。跟标准化模型相比,IRB模型下的房贷风险加权资本平均只有76%,最高的Westpac也只有86%。风险加权资本不足,意味着银行没有给自己的贷款业务购买足额保险,一旦这些房贷变成无法收回的坏账,银行就可能发生信贷危机。
可以说,正是四大银行内部IRB模型的失职,为储备银行出台最严资本金要求提供了理由。在《金融稳定性报告》中,储备银行表示:
“强劲的资本头寸非常重要,它为银行在不危及其存续性的情况下吸收预期损失提供了缓冲。当前银行已持有抵御各种经济风险的足够资本,但一旦发生更严重事件,它们的存续性将岌岌可危。银行破产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为提高抗压能力,我们对银行提出了增加资本的要求。…我们相信,银行需要准备好承受两百年一遇事件的冲击。”
七年、200亿
根据最新要求,所有银行都需要提高监管资本。其中四大银行的法定资本充足率需要提高到18%(之前是10.5%),本地银行的法定资本充足率需要提高到16%(之前也是10.5%)。
值得一提的是,不是所有资本都能被算作监管资本。储备银行特别对一级风险资本(Tier1 capital)提出了要求。所谓一级风险资本,是银行可以用来无条件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只要银行还在持续经营,就能用一级风险资本参与吸收损失。四大银行的一级风险资本被要求占到16%,本地银行的一级风险资本被要求占到14%;具体到普通股和留存收益组成的核心一级资本(CET1),四大银行被要求至少占到13.5%,本地银行被要求至少占到11.5%。
跟最初的提案相比,储备银行在优先股的定位上作出了一定让步。可赎回的永久优先股被视为非核心一级资本(AT1),但银行需要就赎回条件进行明确界定。也就是说,尽管银行需要筹集200亿纽币的资本金,但其中只有110亿纽币是权益资金,剩下90亿纽币可以通过发行具债券特征的优先股补足。
在合规时间上储备银行也有一定程度的松口。无论四大银行还是本地银行,都有七年时间来逐渐增资、满足法律要求。这个时间框架已经比最初的提案多了两年。新规将从2020年7月起生效。
长期震荡
储备银行提出的增资建议包括:发行新股、留存更多收益、向股东减少派息以及从母行获得注资等。由于所有银行中只有四大银行是上市公司,持有这些银行股的股东很可能会面对股价下跌或股权被稀释的问题。
对更多普通人来说,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房贷利率。银行为了转嫁的融资成本,提高房贷利率几乎已成必然。储备银行预测在新规生效后,贷款利率可能会上涨20个基点。以10万纽币的30年房贷为例,假如两年期固定利率从3.45%提高到3.65%,贷款人每两周会多支付5纽币。
但Westpac经济师团队表示,储备银行低估了银行的加息决心。他说银行很可能会加息到40个基点,长期来看新西兰GDP可能会因此而降低1%。
Kiwibank称储备银行选择了正确的方向,然而投资者和经济增长将付出代价。Kiwibank预测银行会调整资产负债表,减少对更高风险的创投行业的支持,因为后者“需要更高的风险权重,从而产生更多的风险资本要求。”
同样的道理适用于商业地产和农业经济。Kiwibank银行业将把更多关注放在房贷市场上,而这不利于增长。
在此之前,ANZ澳洲集团首席执行官Shayne Elliot已经放话,称如果提高资本充足率,ANZ不排除审查在新西兰的“规模、性质和经营”,甚至考虑部分退出新西兰市场。
当然,狠话谁都会说。考虑到这些银行已经在新西兰赚得盆盈钵满,用更多利润来抵御风险似乎并不是过分要求。毕竟“大到不能倒”不等于可以耍流氓……
新闻来源:新西兰先驱报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