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职场上的“竹子天花板” Bamboo Ceiling
众所周知,亚裔非常重视教育,并且从小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教育取向,就相当倾向于成为专业人才,而不是领导和管理所需要的通才,工程师(例如编程开发人员)、会计师、律师、医师、精算师等常是亚裔的首选。
亚裔平均智商高、脑子灵活、学习能力强、对公司忠诚度高、对工作中的不公平能忍让、容易“搞定”是大部分西方社会雇主对于亚裔雇员的定义,在新西兰,亦是如此。
当然,大家也知道,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或者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亚裔在本地人的大型企业中是很难取得高管、或是扮演领导角色的,这也就引出了本文所要介绍的知识,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
image source: pixabay
竹子天花板定义
所谓“竹子天花板”,是指一种对于亚裔(尤其是东亚裔,主要是中日韩)而言,无形的升职障碍;之所以叫做竹子天花板,可能是由于东亚人种对于竹子文化的热爱以及竹子这种植物对于东亚人的意义。在新西兰这样由白人主导的国家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中的不同种族占据各自位置的结构如同金字塔,界限分明很难打破,大部分亚裔处于底端,少数处于中间管理层,进入更高领导层的屈指可数。相对于女性在职场中容易碰到的玻璃天花板而言,亚裔移民在西方社会中碰到的“竹子天花板”是看得见而且很难逾越的。
在这里,站长要先说一句,其实并不能指责华人移民在新西兰形成小团体,不愿意融入主流社会,而是实际上,大部分移民都意识到,想要融入新西兰主流社会并得到认可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既然来新西兰追求的是一种闲适慵懒的生活,那么,何必还要去尝试融入碰一鼻子灰呢?过自己的小日子就好啦。
竹子天花板的成因
竹子天花板 Bamboo Ceiling 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如下:
- 文化差异+种族偏见,黄皮肤的在新西兰社会中就算是相当底层了,白人从潜意识中,并不希望有个其他皮肤颜色的人来做领导
- 语言,虽说很多第二代移民的语言与本地人一样的好,但这并不能阻挡本地人依然说你“英语不好”
- 东亚(中日韩)移民,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性格温和、表达方式婉转含蓄,造成西方人觉得亚裔“没性格”“娘炮”没有领导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 专业太精,造成眼光局限,良好的专业技能让亚裔有着不错的收入,于是忽略了在社会意识、团队意识的学习,久而久之的“智商有余、情商不足”,对于跻身领导岗位而言是一种致命伤
- 没有高人点拨,你的周围都是一些与你一样的专业技能工作者,而没有已经在高管位置的人来“点拨”你,于是恶性循环,没有榜样。这一点印度人就比较厉害,君不见美国硅谷已经成为印度高管的天下了,印度人的英语并不比很多华人强,但是当过高管的印度人自然知道怎么指导自家的年轻人去讨好主流社会
新西兰本地人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着手解决呢?按照站长的观点,几乎没有。新西兰毕竟是一个岛国,世界上绝大部分岛国的意识形态都是更加保守的,可以说,美国、加拿大或是欧洲,都有华人高管的存在;新西兰隔壁好邻居澳大利亚,华人高管也比比皆是;但是新西兰,想当大型企业的高管吗?没问题,自己开一个大型企业吧,你就是高管了。从其它方式想奋斗成高管,不是不可能,站长只能说“你的奋斗史可以写本书了”。
如何应对和挑战新西兰职场上的“竹子天花板”?
在新西兰工作和生活,对待职场上的歧视和障碍时,寻找解决办法无疑是最积极的出路。首先,练习语言是最重要的,无论什么国家和地区,专业技能永远比不上一张“好嘴”;其次,多多提高对新西兰知识的学习,让本地人觉得你了解和热爱着这个国家,学习新西兰知识,看新西兰网站就是个最好的途径嘛;再次,转变自身观念,把性格变得更为独立和强硬一些,不放弃智商的同时用力练习情商,提高与本地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最后,不忘初心,记得黄皮肤黑眼睛的新西兰华人群体永远是你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