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海洋有毒生物蓝瓶僧帽水母
夏季的新西兰,天蓝风清,踏着白色的浪花,徜徉在碧蓝的海水之中,惬意至极。由于地处南纬较高纬度的原因,新西兰的海水水温稍低,这让很多有毒的水生物,在新西兰的海域出现几率较小;但是这并不代表这里的海水绝对安全,除了让人谈之色变的海洋杀手大白鲨以外,新西兰的全境各处海滩都曾出现过一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有毒生物,蓝瓶僧帽水母的踪迹;看新西兰网站为您介绍一下关于这种“海洋刺儿头”的简单知识。
image source: wikipedia images
水母小知识
海蜇大家都吃过吧?那种QQ的口感、鲜鲜的味道,是中式餐饮凉菜中的一道精品。海蜇实际上就是水母的一种,而这个“蛰”字就说明了,虽然它浑身软软的看起来弱不禁风,但是叮人一下子的感觉肯定让您记忆一辈子。
全世界有很多种水母,它们漂浮在海洋的表面或是比较靠近海面的地方随波逐流,靠微生物和小型海洋鱼类、小虾等为食物,是海洋中处于食物链较为底层的物种。它们浑身柔软,超过90%的组织成分都是水,没有骨骼,这让水母很容易成为其它海洋动物的攻击目标;于是,部分水母在自然演化中赋予了自己一个武器,带有有毒刺细胞的触手。
别看水母很软,这些刺细胞在攻击的时候硬度与金属没什么区别,水母在使用触手攻击小鱼小虾的时候非常的凶猛,触手上的刺细胞含有的毒素可以让这些小型的海洋生物瞬间麻痹或是死亡,如果是大型的生物被它蛰了,虽然不至于死亡但是也会痛苦不堪迅速逃离。每个刺细胞都非常小,含有的毒素极为有限,但是每个水母的触手拥有成千上万个刺细胞,况且水母还喜欢成群结队的活动,被一群水母包围后的生物会被“聚沙成塔”的神经毒素彻底“放倒”,失去生命。
僧帽水母和蓝瓶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是水母中毒性相当厉害的一种,它们的身体内还有一个气鳔,这让它们可以浮在水面上,利用水流、潮汐、风力让它们在海水中运动,它们的外形好像僧侣的帽子,故而得到僧帽水母的名称;僧帽水母体型较大,触手长达几米,人类即便被一只僧帽水母蛰到,也有可能丧失性命,即便保命也是痛不欲生。全球各地几乎每年都有人在海洋中被这种毒物攻击致死的报道,不能不防。
还好,新西兰的海洋中发现的仅仅是蓝瓶僧帽水母,英文名称 Blue Bottle 或者称作 Portuguese Man-of-War,其名称来自于体内的蓝色色素,远远地看起来像一个深蓝色的帽子漂浮在海岸上。蓝瓶僧帽水母的体型比“同门兄弟”要小一些,只有一条长长的触手,且上面的刺细胞的毒素小很多;即便如此,被它蛰到的那种火烧火燎的剧痛感是每一位亲身经历者都不能忘怀的噩梦。
蓝瓶僧帽水母在澳洲的海边分布最为普遍,所以,新西兰偶尔飘过来几只也不足为奇:)在澳洲,每年超过3万人次被蓝瓶僧帽水母刺中的个案,大部分都发生在澳洲的东海岸,不过还好,至今为止尚未发现蓝瓶僧帽水母夺人性命的记录;但是,如果被蛰了,很疼!
另外,前文提到僧帽水母喜欢随波逐流浮在水面,所以这让它们很容易由于潮汐的原因搁浅在沙滩上慢慢“等死”,但是,最可怕的地方是只要僧帽水母的身体还没有被完全晒干,在湿润的情况下它们的触手中刺细胞的毒性可以维持几个星期不减退,如果您看到沙滩上蓝幽幽的一个漂亮的水母,千万别好奇的去用手触碰、也一定把孩子和宠物都带得远远的,因为这个时候的水母触手一旦触碰上皮肤,依然会带给您一辈子的痛。
万一被蓝瓶僧帽水母刺伤了怎么办?根据体质和毒素入体的程度不同,您可能会感觉到剧痛、火烧、刀割疼、胸闷、呼吸急促、皮肤红疹、咳嗽、呕吐、喉头发紧无法吞咽、浑身颤抖等等症状。如果您是在海中游泳的时候感觉被蛰了一下然后产生了以上感觉,请立刻奋力上岸、如果身体感觉麻痹或抽搐无法自行上岸,请立刻呼救。上岸后,用干净毛巾或者是戴上棉布手套,去除皮肤上残留的触手(内含有刺细胞),绝对禁止空手处理,也要小心不要把刺入皮肤的刺细胞压得更深。然后,使用大量的淡盐水或者清水繁复的冲洗伤口;如果有条件,食用醋冲洗能够抵消掉大部分的毒性,让您好过一点;冲洗过后,立刻去家庭医生处就诊;如果发生了过敏性的皮疹,那么可以使用含有皮质激素的可的松类型的药膏进行涂抹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