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偶发性随意性的种族歧视 casual racism
种族主义绝非偶然。
新西兰的种族主义绝非不存在。
但是,通常在大家口中,认为新西兰的种族歧视问题并没有美国、和隔壁邻居澳大利亚那样的“赤裸裸”。不过,新西兰的“偶然性的种族主义”其实是一直在发生的,只不过,这个词的英文 casual racism 一词在过去的几年中在媒体报道开始出现,才更多的被人们所知道。
与 Casual racism 相对的,是 Everyday racism。Casual 在英语中,是随意、无拘束的关系,在这里,翻译称为“偶发性、偶然性或者是随意性、隐性”的种族歧视都是可以的。
所谓的 casual racism,很多人会觉得,那就是一瞬间血液上脑说出的歧视的语言,其实“那个人平时不是这样的”。但种族主义这种东西,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所有的“偶然”的种族主义,都是在“必然”的基础之上发生的。
种族主义的微妙形式常常被忽视(除了感到受到影响的人),因此无法得到解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血脉上打出来的标记,永远无法磨灭。这种种族主义可能包括将文化差异(例如穿着方式,文化习俗,身体特征或口音等)视为有问题的言语和行为,并表现出不友善的目光,排斥性的肢体语言以及将被歧视的人群边缘化或者故意忽视之。
在新西兰,偶然性的种族主义每天都以公然和微妙的形式、或者方式,在发生。不必说,在种族主义的顶端,都是那些欧洲裔的白人在自以为是的叫嚣,无论是新西兰的毛利人,还是太平洋岛裔,亦或者是东亚裔、南亚裔,都在歧视的范围内。
话说回来,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新西兰人,通常更加的温和友善,不像是澳洲人怼天怼地怼移民,发起疯来连自己人都怼;大部分新西兰人是以更隐形的方式、让移民在很多地方处处受制、掣肘;少部分素质更低的新西兰人,则把种族歧视表现得更为直截了当,并且日日上线歧视模式。
遇到种族主义怎么办?这事儿真没办法有千篇一律的解决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回击,比如说,在大街上站长曾经被一个皮肤不那么白的新西兰本地人喊过“go back to your country”,那个女人的肤色一看就是白人毛利+京巴和博美的串儿,有些人说,回击他们“go back to your Europe”起始站长觉得这种回击特别苍白;根本别客气,F 开头的那些词,一定要用起来,站直了,别怂;永远记住,你骂的英语粗话,对方都听得懂,对方骂的,你不一定听得懂,听不懂就没伤害。
还有英语不错的朋友,非要引经据典的回怼说什么“你们盎格鲁萨克逊”之类的什么,要站长说,这种回复根本没必要,一句“白皮猪”white pig 骂回去伤害点+1000.
为什么站长经常写一些本地俚语的知识百科?就是想让你多学一点儿,以后碰到突然的被歧视的情况,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