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道路柔性安全屏障 Flexible Road Safety Barrier
新西兰的道路虽然不像中国大陆和美国那样宽敞,但是道路的规划、标识和安全设施却比中国大陆要完善得多。由于新西兰的道路施工占地面积有限,所以就不能像国内的高速公路那样在中间使用很大的面积作为隔离带,并且使用木桩(钢桩)+铝防撞吸能板的方式;新西兰的常见做法是在道路中间使用弹性道路安全隔离带,以防止车辆越过中线迎头碰撞的恶性事故。
image source: nzta.govt.nz website
柔性道路安全屏障简介
柔性安全隔离屏障,或者说是安全隔离带,其英文名称是 Flexible Road Safety Barrier,它的组成非常的简单,每隔一段距离在土地中埋入钢桩(或是混凝土桩、粗木桩),然后用两道或是三道钢丝缆绳穿过钢桩并绷紧,最终连续的钢桩让几百米的钢缆绳行程一道高度大约50公分的“钢缆带”。有朋友说,这细细的钢缆,看起来不是很结实啊,感觉小轿车要是真的撞上去直接把钢缆就撞断了。实则不然,感觉上的东西有可能是不正确的,虽说汽车在失控撞向路边的时候产生很大的力量,但是这钢缆却没有那么脆弱;别说小轿车,就连几吨中的小型货车,都无法“飞越”这细细的钢缆。
当车辆失控撞向道路隔离带的时候,这些钢缆会产生变形,在变形的过程中首先吸收了一部分冲撞的能量,继而这项钢缆绳会像“皮筋”一样,在变形回弹的过程中将车辆反弹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正确的行驶路线上,避免越线正碰悲剧的发生。不仅是车辆,在钢缆变形的过程中,车内的人员也不会遭受巨大的减速度冲击力,而会以一个较为安全、人体能够承受的减速度“减速”。这种钢丝绳的变形过程,就是“以柔克刚”的最好解释,所以,这种路障被称作“柔性安全屏障”。
在钢缆变形的过程中,承受钢缆变形力量的是那些插入或是埋入地里的“桩子”,虽然每根桩子都非常纤细,但是密集的钢桩能够组成一个“大团体”一同来承受这巨大的冲击力,俗话说,一根筷子折断容易、一把筷子就难以折断了;所以,这种钢缆安全带最为“讲究技术”的地方,就是桩子的密度;密密麻麻全是桩子好不好?当然好,但是造价高啊!每隔多少距离应该有一根桩子,做到安全性和成本的平衡,是一门艺术。
另外,钢桩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如果车辆突破了钢缆的障碍,这些钢桩就有可能变成一把把锋利的匕首、刺穿小汽车的驾驶舱对车内乘员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每一根桩子也是经过仔细设计的,它们在经过撞击后,首先不能够“飞出去”,其次是不能偏转到对向车道,更不能指向撞击汽车的方向。通常新西兰境内的柔性隔离带的桩子头上,都戴着一个黑色的“橡皮帽子”就是怕这些桩子刺穿车身。
为什么柔性安全隔离带是最适合新西兰国情的呢?还是前文提到的,新西兰道路窄,并且道路的施工费用都是“纳税人”的钱凑出来的,在有限的预算内,必须让路面平坦、排水通畅、标识齐全、安全可靠;没有充足的土地让你设计厚重的隔离带、也没有大量的资金让你装昂贵的铝板隔离带。所以,柔性安全路障的低成本、占地小、安装速度快、低维护性的优点就发挥得淋漓尽致。统计数据显示,安装有柔性安全隔离带的道路,道路的死亡率降低七成到八成,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这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却是科技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