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四代在新西兰种菜,将亚洲蔬菜带上新西兰人餐桌

华人四代在新西兰种菜,将亚洲蔬菜带上新西兰人餐桌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农业耕种历史,许多华人移民新西兰后,也将他们对于土地的感情、耕种的技艺带到了新西兰。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农业耕种历史,许多华人移民新西兰后,也将他们对于土地的感情、耕种的技艺带到了新西兰。

华人在新西兰从事蔬菜种植的历史可以回溯至淘金热时期,对于中国菜农的最早记载出现在1866年。

上百年来,华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播种、耕耘、收获,养活了一代又一代新西兰人,也让新西兰人的餐桌上有了更多”中式风味”。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来到新西兰,他们的故事也在继续……

Allan Fong, the founder of The Fresh Grower,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kiwi has taken his father and grand father's farm at Pukekohe.
方健罗(Allan Fong)的家族已经在 Pukekohe 从事蔬菜种植60多年。 Photo: RNZ / Yiting Lin

华人四代在Pukekohe务农种菜

奥克兰以南的Pukekohe小镇有着大片的农场,这里的土壤来自风化的火山岩,这种深棕色颗粒状的土壤让农田可以反复种植而不会有太多的退化,也使得该区域成为新西兰最大的蔬菜种植区之一。

方健罗(Allan Fong)的家族已经在这片土地上从事蔬菜种植60多年,从最初只有13英亩的小农场,到如今200公顷生产单位的蔬菜农场,方健罗的家族为新西兰人带来了种类繁多的绿叶蔬菜,包括亚洲蔬菜、西式沙拉类蔬菜以及萝卜、茴香、甜菜根等根茎类蔬菜。

方健罗表示,他觉得自己就是 “土地的孩子”,除了辛苦劳作,对于种植的热情也让他以及他的家族世世代代在新西兰这片土地上耕作。

方健罗称自己为二代移民,祖籍广东开平。他的父亲、祖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1938年、1939年左右)移民到新西兰,在奥克兰Panmure的一些市场菜园(Market Garden)做农场工人。市场菜园又名市场园艺,是一种在小规模土地上密集种植蔬菜或花卉的高产农业形式。

“他们就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努力赚钱带回中国,那个时候(出来)的目的不是生活在这里,而是赚钱、然后回去。”

上世纪60年代左右,方健罗的祖父、父亲从奥克兰搬到了Pukekohe,加入到方氏家族其他亲戚已经在当地建立起来的家庭生意–合利Hop Lee,粤语中寓意共同受益。

因为父亲生病,方健罗作为家里的老大,在16岁时就扛起了家庭的重任,每天上学前、放学后和家里所有孩子一起帮助家人打理农场。

“我们家里有五个孩子,年纪大的孩子都会起床,我们会在凌晨5点开始收生菜,然后工作2个半小时回家,父亲会来接我们,然后送我们去学校。放学后我们会接着工作,我们大多数人都必须在周六、周日工作。”

Allan Fong, the founder of The Fresh Grower,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Chinese kiwi grower
已经60多岁的方健罗和自己最年幼的弟弟Colin Fong一起打理农场。 Photo: RNZ / Yiting Lin

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如今已经60多岁的方健罗和自己最年幼的弟弟一起打理农场,并且打造了自己的品牌, 向Countdown、PAK’nSAVE、New World等大型超市供应蔬菜。与此同时, 方健罗与弟弟两家的儿子也都加入。

“下一代人来了,他们非常热衷(家族事业),这确实令人鼓舞,因为让大家从事农业相当困难,农业是相当具有挑战性的,”他说。 “如果年轻一代坚持下去,并且坚持他们现在所走的道路,我相信他们能取得成功。”

如今,方健罗的母亲已经96岁,而他的父亲已经去世。说起自己父辈们从中国的广东移民到新西兰,在这片土地上努力耕作,不仅喂饱了全家人,还为几代新西兰人带来新鲜可口的蔬菜,方健罗对自己家族所做的贡献倍感自豪。与此同时,从小目睹家人在一个全新的国家打拼的他,也深知第一代移民的不易。

“语言是一个问题……我还记得帮助家人翻译所有东西,因为我是在这里(新西兰)上学的第一代,” 他说。 “对于新移民来说,语言不应该成为障碍,因为移民带来了如此丰富的技能……如果语言是障碍,这个国家不会因为移民的多样性而变得如此丰富,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不同的技能。”

“回到我父辈那个年代,(华人)主要在三个领域工作,其中之一是菜园市场或蔬菜种植,第二个是蔬菜、水果零售店,第三类就是洗衣房,”他说。”当他们来到新西兰,语言是一个问题,教育是一个问题,不像现在,现在的移民很多是高技能、教育程度很高、阅历广泛,具有国际视野,他们来到这里有不一样的技能。”

方健罗表示,新西兰不断有新移民到来,但像他父辈一样投身蔬菜种植业的新移民却并不多。

“不会有太多新的移民来到这里然后投身农场,我确信只是很小的比例,达不到五六十年前的规模。”

方健罗表示,做农场主并不是轻松活,除了要保持与时俱进,还要面临极端天气、生活成本上涨等种种挑战,但支持他与家人将这份事业坚持下去的,是大家内心所保有的一份激情和情怀。

“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当然包括我,我也和年轻一代们聊过。我们所处的行业实际上是在给人们提供食物。为了大家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必须耕种,” 方健罗表示。”利润、利润、利润,我们当然要赚钱,否则我们无法存活。但是,我们必须有更广阔的视野,我们必须照顾我们的土地。”

“我们只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为子孙后代保持土地的丰饶和完整。”

华人蔬菜种植历史可回溯至淘金潮时期

方健罗及其家族在新西兰从事蔬菜种植的故事只是华人从事农业生产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关的正式记载甚至可以回溯到淘金潮时期。

【黄土子嗣】(Sons of the Soil: Chinese Market Gardeners in New Zealand)收集了从淘金时代开始,一些主要地区的华人种植者的故事、经历。根据该书的合著者之一Ruth Lam介绍,对于中国菜农的最早记载和记录出现在1866年的南岛和奥克兰。

Ruth Lam, the co author of the book "Sons of the soil: Chinese market gardeners in New Zealand"
【黄土子嗣】一书的作者之一 Ruth Lam。 Photo: Supplied

“最早来到新西兰的华人可能是淘金者,他们大约在1860年那个年代的同一时期来到新西兰。他们在这里采矿的同时也可能种植蔬菜,” Lam表示。 “因为中国人总是种蔬菜,即使在中国(也是),种菜对他们来说完全没问题。他们靠种菜养活自己,同时也把蔬菜卖给其他矿工,以及其他欧洲人来赚钱。”

“那时候的菜园很小,只有半英亩或一两英亩左右。而且因为大多数男士都是单身,他们经常与他人合作,他们会以小团体的形式来种菜。这之后有一些类似大型的合作,他们可以在离城市更近的地方种植蔬菜,然后把蔬菜卖给城镇里的居民。”

Lam表示,在早期淘金时代,不少华人就定居在奥塔哥的金矿上,其中两个地方比较有代表,一个是 罗伦斯(Lawrence),一个是箭镇(Arrowtown),许多菜农也因此在这些区域种植蔬菜。

Lam介绍,早期的华人菜农会选择种植中国蔬菜供自己吃,但很快就开始种植卷心菜、生菜、胡萝卜、土豆等蔬菜,售卖给欧洲人食用。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遭遇了种族歧视。

“他们通常售卖的蔬菜价格非常便宜,因此遭到了一些抱怨,他们的蔬菜也通常比欧洲菜农种植的新鲜许多,所以他们不太受(同行的)欢迎,这也是当时发生的种族歧视的一部分。”

Lam表示,早期的菜农在新西兰要面对许多挑战,包括语言不通以及大量的种族歧视,并且政府出台了许多反华的条例。

“人们瞄准他们偷他们的蔬菜,抱怨他们在周日工作,他们本不应该在周日工作,因为周日是一个宗教礼拜的日子。如果你看一下旧时期的报纸,你会发现有很多关于中国人被歧视的故事。”

虽然面对歧视与语言障碍,但早期华人菜农对新西兰本地农业的贡献却不可忽视。 Lam介绍,从二十世纪40 年代到60年代间,华人菜农在新西兰的蔬菜种植进入一个全盛时期。

“那时整个新西兰大约有超过600位华人菜农,供应新西兰大约75%左右的绿色蔬菜,”她说。”我们的数据是来自当时的农业部,(华人蔬菜)供给量大约在60%到80%之间,这在当时种植的绿色蔬菜中是很大比重。”

Lam表示, 二十世纪60年代开始到80年代、90年代,华人菜农的数量开始缓慢地减少,许多早期菜农到了退休的年龄,而他们的子女进了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却无心再像父辈一样继续从事农业。

此外,行业本身的变化,销售模式转而发展为私人性质的批发体系,也让愿意从事蔬菜种植行业的人开始减少。

Dominion Federation of New Zealand Chinese Commercial Growers
“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考虑设置专门奖学金,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大学学习农业专业。 Photo: Supplied

“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呼吁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

成立于1943年的 “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 (Dominion Federation of New Zealand Chinese Commercial Growers)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现状,该协会的负责人Dennis Fong表示,协会正在考虑设置专门的奖学金,鼓励更多年轻人到大学学习农业专业,毕业后投身到农业事业中。

“我们目前在新西兰仅有大约50名会员,与过去相比,我们现有的农民数量真的很少,” Fong表示。 “很多种植者要么不做了,他们变老了,然后他们不再耕作了。令人遗憾的是,老一代不做了之后,却没有年轻人接手业务。”

“我们确实希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行业,因为我们是在为这个世界、为国家、为新西兰种植粮食。我们需要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他们很多人不愿意来,那么以后谁来种菜呢?”

Fong表示,他很幸运自己的两位儿子愿意继续从事农业,帮助他将蔬菜种植事业继续下去,但他的兄弟,因为只有一位儿子,而这位儿子拒绝继续从事农业,家人只能放弃了蔬菜种植事业。

“很多老一辈的农民想要他们的孩子成为医生、律师、会计,因为这样的生活更好、更容易,” 他说。”而你种植蔬菜,你要在阳光下、风中辛勤劳作,你工作的环境一直很艰辛,这是很辛苦、非常辛苦的工作。”

Fong表示,对于现在的新移民来说,要在新西兰从事农业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并且要进行大规模种植也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

“我觉得这(对新移民)很难,他们要开始务农,需要花费他们大量金钱,你要买地、置办机器,这也是为何他们只是接管小型生意,农场的起步成本非常高,” 他说。 “建立一个家庭企业需要几代人,对于(新移民)家庭来说会很艰难,有足够资金的新移民也许能做到,但真的做到的并不多,可能就一两个。”

Wesley Market is open Tuesdays & Fridays in Auckland.
区国泳老人和老伴将自家后院种植的蔬菜拿到奥克兰Wesley集市售卖。 Photo: RNZ / Duoya Lu

Fong表示,奥克兰有许多周末集市,许多华人也会到集市上售卖自己种植的蔬菜,并且大部分种植者是”夫妻档”。

“Avondale周日集市主要是小型的夫妻档,他们可能有一小块地,仅耕种很小区域,自己经营,我不觉得他们会雇佣大量人力来帮忙运作。但这是很好的生意,尤其对夫妻档来说。”

Fong表示,他非常希望能尽快促使新西兰华侨农业总会推出奖学金,同样帮助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加入到蔬菜种植产业中。

“如果有中国移民来(新西兰)并想了解我们的业务,我们可能会提供奖学金来帮助其中一些人。”

“每个人都会要吃蔬菜,就像疫情来的那几年,人们依然需要食物,我们不需要每年都有一辆新车,但为了健康,我们饮食中确实需要蔬菜。所以这是一个很适合进入的产业,所以需要教育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产业中。”

Lam也期待更多年轻一代能够加入到蔬菜种植产业中,因为许许多多老一辈华人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并且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我认为他们的贡献是加强了整个种植产业,他们也对本地社区做出了贡献,譬如在以前的报纸上,有许多关于华人菜农向本地医院捐款,把蔬菜送给教堂等类似事件的报道。”

“当我们提到下一代,所有(早期)华人菜农都是家族运营,母亲和父亲,或者是祖母、祖父和孩子一起运营,” Lam说。”这为年轻一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懂得职业道德和价值,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家庭都有帮助。”

“对我来说,这可能不是直接的金钱上的贡献,但我认为这是社区的人力资本,我认为这也很重要。”

* 本文首发于RNZ中文,作者:Duoya Lu,根据授权转载。

Read more

被石头砸怕了,新西兰男子自费5000装监控,“还是不行”

被石头砸怕了,新西兰男子自费5000装监控,“还是不行”

最近被石头砸的新闻,频繁上报,有人被气得没脾气了... ... 老被石头砸 Brendon Burchell是住在陶朗加Pāpāmoa的居民,他住的地方,一直不太平,曾接二连三的被人扔石头。 去年7月时,Burchell曾呼吁陶朗加市议会在靠近他家的市政人行道上安装路灯和监控摄像头。他认为,投掷石块的肇事者正是利用这条路作为“逃跑路线”,如果有路灯且有监控的话,肯定能让这里安全些。 陶朗加市议会在8月表示,可以考虑为该人行道(连接Santa Monica Drive和Percy Rd)安装路灯,但由于隐私原因,不会在住宅区安装监控摄像头。而采访中,附近的一位邻居表示同意市议会应安装照明设备和摄像头,并透露自己的浴室窗户曾被石块砸碎。而所谓的保护隐私,像极了议会硬找来的借口。 “屋顶上传来巨响” 市议会迟迟没动静,Burchell只能自己动手解决。他去年在自家附近装了灯和摄像头,但这“与市议会可以做的相比仍然有限”。 在安装后,扔石头事件已经“有几个月没有发生”。 然而,今年2月7日晚上,他听到屋顶上传来“巨大的撞击声”,发现有“两块大石头”被投掷到他家。“他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富人区“凶宅”挂牌上市

奥克兰富人区“凶宅”挂牌上市

近日,奥克兰富人区Remuera的一处房产挂牌上市,引发大众关注。 这处房子里,曾发生过一起重大案件,当时炒的沸沸扬扬,霸榜媒体头条多时。 扑朔迷离的死亡 2021年,一名奥克兰卫生部门63岁女高管Pauline Hanna被发现死在富人区的自家豪宅中。当时她的丈夫Polkinghorne报警称,自己的太太Pauline Hanna在家里自杀。警方花了11天时间,对这套位于Remuera的400万豪宅展开调查。 随后的16个月内,一直将Pauline的死因描述为“无法解释”。直到2022年8月,警方才把死者丈夫Polkinghorne认定为谋杀嫌疑人,并提出起诉。Polkinghorne当时不承认谋杀妻子,随后获得保释。 案件中的死者Hanna此前曾在奥克兰卫生部门工作过20年,是Manukau DHB的负责人,去世前刚借调到奥克兰地区疫情防控相关的物流部门工作。而Polkinghorne则是她结婚30年的丈夫,当年71岁,是一名成功的眼科医生,但事发后就退休了。 这个案子在审查过程中,扒出很多背后不为人知的细节。 例如这位受人尊重的眼科医生,被爆出过着“双重生活”:曾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华人房东被公布详细地址,@所有人避雷

奥克兰华人房东被公布详细地址,@所有人避雷

最近,奥克兰华人房东Lingzhi Yuan和Leiyang Shen收到了法庭一项十分罕见的警告。 裁判官的原话是:“我决定公布他们的出租屋地址,以警告不要继续出租这些违法房产。” 污水外溢,厕所瘫痪 事件要从2023年12月开始说起。当时,一个四口之家以每周$330纽币的价格,租下了位于奥克兰Albany Heights地区,地址是310 Dairy Flat Highway的一套改建房里。 这便是华人房东Lingzhi Yuan和Leiyang Shen名下的三套出租物业之一——两套是由老旧农舍分割出来的,一套是由农场棚屋改建。 然而租客仅仅住了4个月,生活就陷入了噩梦。 2024年4月14日,租户卫生间的马桶突然堵塞,未经处理的污水倒灌进浴室及周边区域。 租户紧急联系物业管理公司Ashton NZ Property Ltd,却石沉大海。在自行雇佣水管工疏通后,问题次日立即复发,自此开启了长达35周的生存危机。 临时厕所与长期僵局 物业经理直到5月4日才第一次回应租户,但却要求他们自行处理:“请拆除污水浸泡的地毯并清理地板。” 租户以健康风险为由拒绝后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澳洲大公司进军新西兰市场

澳洲大公司进军新西兰市场

澳大利亚最受欢迎的家电配送与回收零售商之一Appliances Online现已进入新西兰市场,并表示要“颠覆”价值23亿纽币的新西兰家电市场。 从本周一开始,该公司正式启动运营,率先在奥克兰、汉密尔顿、旺格雷、陶朗加、陶波和罗托鲁瓦提供配送服务,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扩展至全国。 Appliances Online采用的商业模式是免费次日送货服务,同时免费回收并循环利用旧家电。 换句话说,如果您的冰箱坏了,该公司承诺次日送达新机进行替换。 这种模式可能意味着新西兰家电市场要面临一轮洗牌。新西兰网站截屏: “在新西兰,购买家电的体验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Appliances Online新西兰总经理Troy Tindill表示,“我们将带来完全不同的服务。” 该公司提供Fisher & Paykel、Miele、Bosch、Haier和Panasonic等知名品牌。 去年该公司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AFR)评选的可持续零售商榜单中排名第一。 Troy Tindill表示,已彻底改变澳大利亚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并认为新西兰市场也将迎来变革。 “多年来,新西兰的家电市场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