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有没有“贪婪通胀”greedflation?
贪婪通胀,你听说过这个词吗?它是一个新词,也是一个复合词,由贪婪greedy加上通胀inflation经过组合而来。
贪婪通胀是近些年来,发达经济体面对的成本危机中出现的新词,它从边界理论、在近几年的一些国家中,出现了现实案例。一言蔽之,利用通货膨胀创造超额利润的想法被称为贪婪通货膨胀;从另一个方面讲,这实际上是一种价格欺诈,而且在众多企业都出现贪婪通胀的情况下,有可能助长和教唆、并同时影响了通货膨胀。
或者,站在经营者的角度,资本总是逐利的,贪婪通胀就是利润驱动型通胀。
比如说,新西兰的超市集团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两大超市集团旗下的超市,经常受到民众或者政客指责,称超市盈利过高,有将价格提高到超出需要的水平的嫌疑。
如何判断一些企业或者领域内,是否出现了“贪婪通胀”呢?很简单,就来查看一下这个企业、或者行业,是否出现了异常高的利润率。通常,我们将价格上涨分解为工资上涨、成本和投入的上涨(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服务)以及毛利润的上涨(流向税收、股息和再投资)。
新西兰的一些公司,其商品或者服务,标高的价格超出了成本所能证明的范围,这时候就不能说“我们的价格是因为员工的工资,和各种商品进货价格更高,导致的上涨了”,而完全是企业主处于对超额利润的追逐,明明成本上升的没有那么的明显,却在大环境出现通货膨胀的契机下,借机大肆拉抬自家的利润率。这就是标准的贪婪通胀。
那么,目前新西兰的大中小公司们,有没有出现过度的“贪婪通胀”的迹象呢?
答案是,中小型的公司,由于所在的行业垄断率低,竞争激烈充分,企业主对于成本控制严格,消费者对于涨价敏感,所以几乎没有“贪婪通胀”的现象,比如说,餐馆、发廊、旅馆、咖啡店等等,其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往往都是因为供货商的原材料或者供货价格出现了涨幅,再加上员工的工资出现了调涨,所以不得已,非常审慎的涨了一点点价格。
但是新西兰的一些大型的集团公司,比如说建材供应、超市、油站等等,这些巨头由于在市场上具有充分的话语权和垄断地位,往往其价格的上涨是非常显性的,反正,不在我家买你就没地方买,我卖多少钱消费者都要忍着。这些大巨头,才是真正的有“贪婪通胀”苗头出现的地方。
其实,新西兰本地的媒体不是没有发现这些事情,但是它们不敢报道啊,因为各大巨头是媒体们的“金主爸爸”,媒体要是凭着良心真的报道了哪个超市集团有了“让人眼热的超额利润”,那很可能几天后这个巨头的所有广告都不会再投给这个媒体了。
站长这里没事儿,all good,反正没广告,也没金主daddy,说点儿真话,不伤身体。
至于可怜的新西兰消费者,没办法了,忍着吧,这小国家,就这样。
image source: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