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夜 Halloween

万圣夜 Halloween

万圣夜是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它的英语是Halloween,为“All Hallows’ Eve”的缩写,意为万圣节的前夜。万圣节是在每年的11月1日,所以,万圣夜就定在每年的10月31日;这个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撒克逊人后裔云集的美国、不列颠群岛、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在万圣夜,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敲门,向开门的人索要糖果,并把所有的糖果都放在自己的小容器中,哪个孩子收集的多、颜色漂亮,他(她)就是当晚最幸福的小孩。

halloween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万圣节也称为诸圣节All Hallows’ Day,而万圣夜就是万圣节的前夜。其英语名称中的“Hallow”源于中古英语的“halwen”,与“holy”词源很接近,在苏格兰和加拿大的某些区域,诸圣节仍然被称为“Allhallowmas”,意思是在纪念所有圣人(All Hallows)的那一天要举行的弥撒(Mass)。

万圣节通常与灵异的事物联系起来,欧洲传统上认为万圣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间,这传说与东亚的中元节与盂兰节以及日本的百鬼夜行类似;很多好莱坞的鬼怪电影的场景都设定为万圣夜,而且必定是场面无比凶残。

万圣夜的由来

以下内容来自中文维基百科

万圣节与圣诞节一样都是来自于天主教对其它文化的节日的吸收和重新诠释。万圣夜起源于不列颠凯尔特人的传统节日,在10月的最后一天,他们相信这是夏天的终结,冬天的开始,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标志,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被称为「死人之日」,或者“鬼节”。这一天各种恶鬼出没,死去人们的灵魂也会离开身体,在世间游走,这一天的晚上也就格外危险。为了吓走邪恶的鬼魂,凯尔特人会戴上面具。另外在基督宗教方面,早期的大公教会受到罗马政府的强烈逼迫,有很多基督徒殉道,以后,常有基督徒到这些殉道者致命的地方举行追思活动。后来,因为殉道者众多,故此就有教会设立了专门的日子来纪念。按历史文献,最早如此纪念的是安提约基雅(Antioch)教会,当时纪念的日子是每年圣神降临后的第一个主日。后来教宗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690-741)在罗马圣伯多禄大殿中,把一座小堂奉献给诸圣,并把纪念诸圣的日期改为每年的11月1日。在这个圣日中,教会纪念所有的圣徒,用以表彰他们的圣德,并使教会视他们为效法的楷模。诸圣日的第二天,为诸灵日(All Souls Day),是主后998年,法国克隆尼(Cluny)隐修院的院长圣奥迪罗(St. Odilo)推广的,用以纪念凡在基督里去世的信徒。此日也可以是基督徒扫墓的日子。万圣节和鬼节的习俗,主要是在英伦三岛和北美的前英属殖民地,也就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其中美国的万圣夜传统,最初由来自爱尔兰和苏格兰的移民于19世纪传入,而其他发达国家则于20世纪末受美国流行文化影响而开始庆祝万圣夜。

万圣夜的象征物

万圣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怪物有关的事物。通常与万圣夜扯上关係的事物有南瓜、鬼魂、食尸鬼、女巫、蝙蝠、黑猫、猫头鹰、精灵、僵尸、骷髅和恶魔等,还有虚构人物如吸血鬼和科学怪人。

黑色和橙色是万圣夜的传统颜色。现代万圣夜的产品也大量使用紫色、绿色和红色。秋天的元素如南瓜和稻草人等,也成为万圣节的象征。

杰克灯是万圣夜最广为人知的象征物。美国人最喜欢用南瓜、雕刻出鬼怪的花纹并在其中放上蜡烛点燃,因为南瓜比较大和容易在上面雕刻图案,所以美国人的做法很快在全球流行起来。不少家庭在南瓜上刻上吓人的面容,并放在大门口的阶梯上,这种做法并非想要吓唬别人,而是希望吓走接近自己房屋的恶魔或妖怪。

万圣夜的传统“不给糖就捣蛋”

万圣夜,对于小孩子来说,最的主要活动是“不给糖就捣蛋”(Trick-or-treat)。小孩子们三五成群,装扮成各种恐怖样子,逐门逐户按响邻居的门铃,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请客就捣乱),主人家(可能同样穿着恐怖服装)便会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礼物分给小孩子们,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计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小孩子年龄很小,所以他们都是成群结队的敲别人家们的,而通常旁边总会有一到两个成年人远远的陪伴他们,确保没有意外发生。

新西兰的万圣夜到来之时,夜晚的气温已经没有那么寒冷了,而且太阳下山的时间也比较晚,所以,小孩子们上门要糖的时间可能会从傍晚6点一直持续到9点钟左右,在这期间,一波一波的孩子会不停的拍打您的家门,所以,新西兰的居民通常都会提前买上几大包的糖果(很便宜),放在家中,确保每一个敲门的孩子都能够得到糖果;而如果您没有准备糖果,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晚上不在家,或者装作不在家,无论怎么敲门都不开,否则的话,空手开门小孩子们会非常非常失望;不要伤害他们纯真的心灵。

Read more

热议:“新西兰富人家里住豪宅子女领补助,这公平吗?”

热议:“新西兰富人家里住豪宅子女领补助,这公平吗?”

提到新西兰,不少人会联想到“福利好”,确实这里有完备的福利制度,但是最近的一篇帖子,揭露了一个引起公愤的现实问题。 “富人装穷”被吐槽 这位网友的帖子是这样写的: “我的表妹明年要去奥克兰大学学习工程学。 “她有一个朋友将获得全额奖学金。这个奖学金的要求是需要学生成绩好,并且‘贫穷’。 “但她的父母却拥有3家零售店和至少6处出租房产,她家还有豪宅、豪车,每年都会有几次豪华旅行。“但他们很‘穷’。 “因为从工资来看,他们勉强挣到最低工资。 “他们全家都有社区服务卡,因为生活真的很‘挣扎’,所以他们可以享受免费乘车等福利。“这真的公平吗?!” 网友:这种现象很普遍 不少网友跟帖留言,说这样的情况不要太普遍。“我来自一个小镇,当地的工业巨头在他们的孩子上大学时几乎都这样做。“他们会公开吹嘘自己这样做是多么聪明,然后又一本正经地抱怨那些‘吃白食’的人。” “这不公平。这是一个已经持续了几十年的欺诈行为。 “20多年前,当我上大一时,我记得有个来自奥克兰的女孩因为父母的收入而获得了学生津贴,但她也有一辆新的奥迪车、燃油卡、父母支付的信用卡。” “是的,20年前我认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业主买公寓后血亏,两居室需要再出几十万

奥克兰业主买公寓后血亏,两居室需要再出几十万

奥克兰一批公寓房业主最近迎来一个突如其来的噩梦。 自己花了真金白银买回来的房子,如今居然又突然来了一笔巨大开销。 巨额账单突如其来 这里是奥克兰Kingsland Apartments,6层高,共有90个单位。 10月22日,公寓的管理委员会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向业主们抛出了3份可供选择的巨额账单——公寓楼的3种修复方案。 其中一种方案是花费3,600万纽币,更换窗框、阳台防水盒瓷砖,以及对钢结构进行目测检查。 第二种方案是花费6660万纽币,全面更换屋顶、增加结构钢材。加强防火措施。 第三种方案的花费最多,达8290万纽币,用于拆除重建相同数量和面积的公寓。 根据不同方案,每一户两居室公寓的业主分别需要支付35万、64.3万或80万纽币。 问题的起因 说到这大家可能还是一头雾水——为啥人家公寓业主住好好的,突然要交一笔钱,甚至要把房子推倒重建呢? 原来,这些修复费用是用于解决这栋公寓的防水问题以及结构缺陷。 根据会后发布的文件,公寓的具体问题包括: * 二层通道的湿气渗透和外立面损坏; * 消防报警系统需要更换,以及被动防火问题; * 东南楼梯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承认种族歧视,新西兰医生考试黑幕被揭开,“曾被多次投诉”

承认种族歧视,新西兰医生考试黑幕被揭开,“曾被多次投诉”

医生,是一份体面又有价值的工作,很多人心之所向。成为医生的机会人人平等吗?在新西兰,好像并不是。最近的一项研究,揭露了一个不公的黑幕。 “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无意识偏见” 澳大利亚皇家医师学院(RACP)1月15日发布了一份报告,揭露了新西兰临床测试考试的不公。 这项由Maria Dew KC主持的调查发现,“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无意识偏见,在2021年和其他年份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临床测试过程中,可能确实存在”。该测试是一个医学生与考核者的面对面交谈,它会决定哪些人可以成为儿科专家。 考核的公平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谁会成为卫生系统的专家。 此前有人投诉 促使RACP严查这个考试规则的,是2023年2月一封来自30多名医生的匿名信。 这封信概述了他们对临床测试的严重担忧。 在此之前,已有人通过其官网向该RACP提出了10起匿名投诉。 “在奥克兰临床考试考生中,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数据,非白人考生第一次尝试通过考试的总体几率为40%。对于白人候选人来说,这一比例高至93%。“信中说。 “我们认为,通过率的巨大差异反映了现有的种族偏见和歧视,这违反了《新西兰人权法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我爬上去27次!”中资停工项目被频频打卡

“我爬上去27次!”中资停工项目被频频打卡

夜晚,距离地面约200多米高的吊塔顶端,竟然有人这样打卡: 这里是新西兰最高的建筑吊塔,地点是奥克兰市中心尚未建成的第一高层Seascape。 一段30秒的视频(现已删除)显示,一名自称16岁的年轻人攀爬“新西兰最高吊塔”至最顶端,并做出单手悬吊、引体向上等危险动作。 吊塔的红色闪烁灯照亮了他单手在奥克兰CBD上空悬挂的画面。 视频的后半段他在横杆上做了几个双手引体向上,视频便在此结束。 视频说明写:“这是我拍过的最棒的攀爬视频,在220米高空单手悬挂。” 该账号的其他视频还显示,这应该不是Seascape吊塔第一次被攀爬。 这位自称Casey的攀爬者说,“新年伊始,我们将从日出开始攀登新西兰最高的吊塔,Seascape吊塔。它高度超过220米,即750英尺以上。时至今日,我已经攀登过这座吊塔27次,但只拍摄了其中4次的照片/视频,其中23次要么是独自攀登,要么是带了一般的人攀登。” 这位攀爬者还说,“我是第一个成功攀爬这个吊塔的人,证明了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一切皆有可能。2025年还有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视频截取自Tiktok,显示了1月19日220米吊塔顶端的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