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移民在新西兰常见的心理问题“冒充者综合症” imposter syndrome

华人移民在新西兰常见的心理问题“冒充者综合症” imposter syndrome

Imposter Syndrome,你听说过吗?它是一种心理疾病,中文叫做“冒充者综合症”,冒充?听起来有点很贬义的意思呀,站长为什么要用这种贬义的词的疾病来形容新西兰的华人移民群体呢?别着急,请接着向下看。既然是疾病,先解释一下,冒充者综合症,又称自我能力否定倾向,是指个体按照客观标准评价为已经获得了成功或取得成就,但是其本人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他们没有能力取得成功,感觉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

对于移民新西兰的华人来说,很多人在移民之前,在原居地是“功成名就”,但是到了新西兰以后,因为文化、语言、沟通等等问题,导致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做的不好,还能够做的更好,总觉得自己没有其他的本地人做的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但实际情况是,抛开语言等因素,你可能做的已经是最棒的了。

患有该心理问题的人,倾向于经常性的否定自己的成就,当他们取得成功以后,会把成功归结于其他因素,比如运气或良好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他们的自身能力。

前面说到了华人移民有这个问题往往因为语言和沟通问题所带来,实际上还有我们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的“中庸”,在加重这个症状。比如说,在国内,职场上取得了什么胜利,我们会怎么说?肯定是戴上一朵大红花,说道:我的成功与我个人无关,完全是领导的亲自部署和亲自指挥以及团队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请脑补,这画面很熟悉,对不对?尽管可能心中说的是,这事儿干的太辛苦了,都是我的努力付出啊,你们都是坐顺风车的…….但嘴上,还是要八股文一般的把其他人放在自己的前面。

长期这样的影响下来,自然,华人普遍给外人的印象都是“沉默”“安静”“不自信”。当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又怎么能期待其他人能理解你,相信你呢?

以下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对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无法打破自我能力否定倾向的循环作用。当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遇到一项新的任务时(如考试),他们将受到担心、自我怀疑和焦虑的困扰。为了消除焦虑,他们对待任务不是表现出拖延行为就是过度准备行为。而当任务真正到来的时候,他们又通常都能取得成功,并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这样的结果会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喜悦和放松。然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很快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一轮的焦虑,拖延行为或过度准备行为,接着又是获得短暂的放松,自我怀疑。因此,对于自我能力否定倾向者来说,新的成功反而加强了他们正在欺骗他人的感觉,而不是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的自信。

这种心理的形成因素主要分两类:一种是在成长过程中被寄予厚望,在过度的夸赞中孩子会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另一种是因为在被忽视的环境中成长,儿时总是得不到肯定,甚至在取得成绩的时候被告知那只是侥幸。这两种极端环境都会在一个人的内心埋下“自我否定”的种子,并通过生命中经历的“阶段性仪式”触发自我怀疑。

举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例子,站长工作在IT领域二十多年了,在新西兰看到太多的华人和印度人程序员做岗位竞争,华人程序员闷头苦干,印度程序员风轻云淡,到了项目验收,华人程序员闭嘴不谈,总是说“我没做什么”,印度程序员夸夸其谈,总是说“我做了很多事情”。华人程序员此时往往会气鼓鼓的听着印度程序员吹牛,但是出于“道德感”或者语言障碍,不会当面揭穿,长期下来,印度程序员做的不多工资却涨得不少还当了Manager,而“老中”们继续黄牛出苦力生活在公司最底层,渐渐的开始否定自己技术和经验,认为“确实做的不如其他人好所以才没有提升的机会”。这其实就已经是有点 imposter syndrome 了。这里的例子不带有任何歧视的意味,只是站长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久了的经验之谈,并非政治不正确。

希望生活在海外的华人朋友,看到这个小知识后,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放飞一点,勇敢一点,不要 Listen harder,要 Speak out;自己不是冒名顶替者

imposter-syndrome

Read more

国家媒体RNZ“美化黑帮”,网友看不下去了

国家媒体RNZ“美化黑帮”,网友看不下去了

这两天,新西兰有一个热帖,谈到新西兰主流媒体报道中,将本国的黑帮“正常化”,而忽视了“帮派文化并不能代表毛利文化”。 贴主说,“新西兰媒体在报道‘禁止帮派标志’(gang patches)立法时,表现得非常糟糕。(我先声明一下,我反对这项立法——为什么要让辨认帮派成员变得更困难?而且立法在自由和结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尤其是RNZ的报道,把禁止帮派标志描述成对毛利人的攻击,暗示这些标志是毛利文化(Tikanga Māori)的一部分,并声称反帮派标志法主要针对年轻毛利男性。 “尽管这项立法我不同意,但媒体对帮派及其文化的正常化处理是可怕的。确实,年轻的毛利男性在帮派中占比过高,这恰恰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应该被忽视或美化的。 “帮派是可憎的犯罪组织,不仅剥削自己的成员,还剥削整个社区。消灭帮派将显著有益于年轻的毛利男性,因为他们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 “解决办法是平等、教育和机会,而不是帮派、帮派标志或禁止帮派标志的法律。 “当然,有人可能会对我说,‘你无权定义我的Tikanga’,对此我的回答是,‘你说得对’。但是,纳粹式敬礼、狗吠声、帮派标志、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奥克兰富人区千万豪宅遭入室强劫

奥克兰富人区千万豪宅遭入室强劫

注意:奥克兰富人区出现团伙入室抢劫案件。 案发周四晚11点左右,地点在奥克兰高档住宅区Mission Bay。 警方表示,周四晚上11点刚过,三名男子闯入位于Selwyn Ave的一处住宅。 根据Homes.co.nz的估算,这栋房产价值为1250万纽币。 歹徒从屋内抢走了多件物品,具体物品没有公布。 警方在一份声明中说,“事件中没有人员受伤,我们正在为受害者提供支持。” 周五晨,可以看到警方和专业刑侦人员依然在豪宅现场办案。 这栋豪宅位于一条长长的车道尽头,门口也有黑色的大铁门。 根据记录显示,这处房产的拥有者是新西兰一个富有家庭,曾经登上《国家商业评论》(NBR)富豪榜。 Barry和Dianne Rissetto夫妇在2019年上富豪榜时,资产估值为1.25亿纽币。 NBR富豪榜当时介绍说:Barry和Diane Rissetto夫妇深谙时机选择之道。他们在1987年股市崩盘前通过出售Underground Fashions赚取了大量初始资金,而他们随后进军房地产投资的举措也有望获得丰厚回报。通过旗下的Norak Properties和Gasoline Pro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联名致信新西兰总理:再这样做经济要跨

联名致信新西兰总理:再这样做经济要跨

15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新西兰总理Christopher Luxon,要求“立即停止”推进所有公共部门的开支削减。 这些经济学家中,有一些具有左派背景,也在前政府时期当官。比如签署者中包括了前生产力委员会主席Ganash Nana。生产力委员会已经被现政府解散。 签署者还包括维多利亚大学和梅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Geoff Bertram和Matt Roskruge,以及现任和前任工会经济学家Craig Renney和Bill Rosenberg。 他们请求与Christopher Luxon会面。 对减少政府支出的不同看法 本届政府上台后,致力于减少政府开支、减少债务规模。 不过,这些经济学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在信中表示,减少开支无谓地加剧了当前的经济衰退,并有风险“掏空长期的商业能力”。 他们认为,财政政策专注于减少政府债务缺乏明确的经济理据。 “无论采用哪种债务衡量标准,与GDP相比,新西兰的政府债务在国际比较中仍然有利。 “信用评级机构对政府的债务状况并没有表现出担心。坦白说,新西兰没有政府或公共债务危机。” 财政部长回应:不会照办 财政部长Ni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首次!新西兰新增“非二元性别”议员

首次!新西兰新增“非二元性别”议员

被曝剥削移民的议员Darleen Tana遭绿党强行逐出国会后,新西兰绿党的议员位置又空出来一个。 这一次,他们为国会带来了又一项“新西兰第一”。 拥有毛利血统及多元性别两张王炸的Benjamin Doyle已成为新西兰国会最新的一位国会议员。 他也同时成为新西兰历史上第一个自我认知为“非二元性别”的国会议员。 非二元性别(Non-binary)指的是那些自我认同既非男性也非女性的个体。 他们的性别可能位于男性和女性之间,也可能完全超出这个二元框架。 因为非二元性别也是一个宽泛的术语,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包括但不限于: * 性别流动(Genderfluid):性别身份可能随时间变化。 * 性别中立(Genderqueer):不完全认同为男性或女性,可能同时具有两种性别特征或完全拒绝二元性别分类。 * 性别无关(Agender):自我不认同任何性别。 * 大性别(Bigender):同时自我认同为男性和女性。 对于非二元性别的人,你不管用“他”还是“她”都有可能冒犯。 因为他们的性别可能会早上是一个,下午是另一个。 在国会发表处女演说中,Benjamin Do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