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时差反应“时差综合征” Jet Lag

飞行时差反应,也叫作“时差综合征”,英文名 Jet Lag,它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跨时区飞行后产生的人体生理不适应的反应。时差的产生是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和地球的自转,使得生活在不同经纬度的人们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旅行的缘故,改变了人们所处的时区,出现时差,使身体产生了各种不适,最主要的后果是睡眠障碍、警觉下降和生活节律失调。新西兰地处地球的角落,从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飞行到新西兰都需要很长的时间,蜷坐在小小的机舱座位内动辄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让飞向新西兰和飞离新西兰的乘客都饱受时差综合症的困扰。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Jet lag的形成原因
人体是精密、复杂却又有规律的生物组织,人体在所有水平上均具有生物节律的周期性,这种生物节律通常称为生物现象。睡眠与苏醒周期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生活规律,人们基本上按照这一规律生活起居。睡眠是一种有规律、重复、可逆转的生理状态。合理的睡眠,对于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保持和恢复健康的先决条件。近30年来发现,睡眠并不是一个平静被动的过程,而是由一系列主动调节的睡眠周期所组成,即从觉醒到睡眠是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的。睡眠是由特定的中枢进行调节的,并与某些神经介质的代谢活动有关。睡眠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它既有被动性,即非睡不行;又有主动性,即可以在某些条件下主动控制。睡眠的早晚与睡眠持续的长短,都是有规律的。违反了这一规律,人们常常会感到困倦、疲乏等不适,这种不适是因为睡眠与苏醒周期紊乱造成的,如果这种规律行为的改变,又形成了一个新的规律。同时通过长时间的适应,原来产生的不适就会逐渐消失,而按照新的规律建立睡眠苏醒周期。
时差的产生使得人们经过长时间建立起来的规律性被打破,神经介质仍按原来时间周期分泌和调节代谢,使人产生不适。表现为兴奋或疲乏、思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困难、易激怒、情绪不稳、兴趣减少、反应迟钝、思维缓慢、工作学习效率降低等现象。这种失调的严重程度与时差的小时数成正比,当时差超过4个时区时,出现明显反应。一般在出现时差后,恢复睡眠苏醒周期所需的时间要比时差小时数略长一些,而其它生理和生物化学周期可能需要调整得更长一些时间,如体液分泌和肠蠕动周期等。生理节律对白日的延长(向西旅行)比白日缩短(向东旅行)更容易适应,因为身体延长其各种规律比缩短这一规律要容易些,即自发性节律总是比24小时长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一个24小时节律是外部同样节律强加给身体内部的生理节律,其最重要的是进食和阳光。时差造成的主要后果是睡眠障碍和警觉下降,睡眠与苏醒周期的失调使人们更容易发生事故和削弱判断力。机体抵抗力下降,出现感冒、腹泻、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及其它各类传染病。
所以说,从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飞向新西兰,会更容易产生时差综合征 jet lag (因为是向东飞行,白天时间莫名其妙少了4~5个小时);而从新西兰向西飞去,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的人体反应要小一些,更舒服一些。
如何克服 jet lag 时差综合征?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从人体生理角度上克服这种时差综合反应是很难的,只能说尽量的缓解它的症状,或者说让症状过去的“快一点”。
- 如果旅行的持续时间也就几天时间(例如不到一周),最好维持自己原本生活时间表,不需要刻意去“掰身体”
- 如果旅行时间超过五天,鉴于进餐时间的改变和日光的暴露,旅行者应采取所到国家的进餐/睡眠时间,尽快与当地时间同步化
- 有一个提前预防的好办法,就是出发前一两天将进餐/睡眠时间调整1至2小时,可以大大减轻时差的影响
- 由于向东旅行,航空公司深夜提供加餐,常常造成睡眠时间减少和降低对进食的适应能力。旅行者在出发去机场之前吃一餐,并在自己座位上挂上一个标牌:早餐之前不要打扰,并且用罩眼布罩住眼,然后睡觉
- 如果在飞行中睡眠不足6小时,白天睡个短觉是有好处的,但是重要的是在当地睡觉时间之前不要睡觉
- 咖啡因和茶的饮料可用来解决瞌睡问题;而神经衰弱敏感的人则可以考虑向医生开一些帮助睡眠的处方药,在飞行前后服用,以改变作息状态
- 最重要的是尽快适应新西兰的进餐时间,同时多享受一下新西兰的阳光,阳光对于身体的内分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尽快适应光线的强弱将让您尽早摆脱 jet 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