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风筝文化 Manu tukutuku
放风筝在新西兰这个蓝天白云的国家是个很流行的休闲活动。毛利风筝被称为 manu tukutuku、manu aute 或 pākau;在毛利语中,manu 这个词的意思是风筝和鸟。传统文化中,毛利人放风筝不仅是为了娱乐,还被赋予了更加多的意义在其中,比如说,与远方的人交流,预测战斗的成功,或者寻找敌人。
在毛利神话中,Tāwhaki 神骑着风筝飞到天上去取知识的篮子。
同时,放风筝也是 Matariki 新西兰毛利文化新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的中式的风筝制作材料不同,毛利人的风筝框架通常由树木或灌木枝条制成,例如 mānuka(茶树);也有小号的风筝,由灯心草等更轻的植物枝条的茎制成。风筝的迎风面则由一些植物的树皮纤维制作的粗布制成。风筝的边缘还装饰有羽毛、贝壳、雕花脸和彩色图案。
由于这些风筝制作的材料都是“可循环的植物材料”,难以长期保存,所以目前新西兰所有博物馆中保存的传统的毛利风筝,只有七只。
毛利人的风筝原没有中国的多种多样,大部分风筝的形状像鸟。有些被制作得像 kākā(棕色鹦鹉),而另一些看起来像 totoriwai(知更鸟)。
既然有了鸟,也会有“鸟人”,鸟人风筝看起来像长着翅膀的人。他们的面具饰有牙齿、纹身和鹰羽制成的头发。
也有其他形状的风筝,有些像比目鱼,有些则是规则的几何形状,较为简单,比如说 T 形(华人叫这种风筝屁帘儿)、长方形或三角形。
新西兰最会玩儿风筝的地区是哪里?答案是,丰盛湾 Bay of Plenty,这里有常年的海岸风,并且风力较为柔和适合放飞;而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则可能是最不适合放风筝的新西兰地区之一,因为常年风太大了。
image source/credit: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