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报告第一例猴痘病例;猴痘病毒感染的常见问题
新西兰卫生部在7月9日向公众通报第一例在新西兰境内发现的猴痘病毒感染者,该患者三十多岁,前一段时间在境外旅游,于近期返回新西兰,在出现猴痘症状后,前往检测并确诊猴痘病毒感染。
新西兰卫生部门同时提到,新西兰目前具有检测猴痘基因的能力,并且目前没有迹象表明除近距离亲密接触以外、猴痘病毒能够在人际间传播;更没有猴痘病毒能与新冠病毒结合产生新变体的报道。
身在新西兰的你,不需要过度恐慌。
什么是猴痘病毒?
猴痘是痘病毒属中的一种,它的近亲还包括天花、牛痘和骆驼痘。猴痘病毒于 1958 年夏天在丹麦的一个研究所首次发现,它是一种非致命的、类似天花的、主要感染猴子的、会带来皮肤变化的疾病。
猴痘这个名字用词不当,对猴子来说挺冤枉的,因为它们才是真正的受害人。非洲啮齿动物(老鼠和松鼠)是这种病毒的天然宿主, 而猴子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被认为是偶然的条件下被感染的“倒霉”宿主。
猴痘是什么时候首次出现人类感染的?
1970 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告了第一例已知的人类猴痘感染病例。从那时起,在许多中非和西非国家发生了零散的病例,感染在儿童 和年轻人中更为常见。在猴痘流行的国家,最近全球的病例增加被认为与气候变化、森林砍伐、战争、人口流动性增加以及对天花疫苗接种的群体免疫力减弱有关。(由于天花已经被“消灭”,所以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新生儿不需要再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了)
猴痘是如何传播的?
猴痘病毒传播通过与动物或其他人密切身体接触 、包括体液、呼吸道分泌物或受感染的皮肤损伤以及间接通过“污染物”传播,比如,床单、毛巾和可能载有污染物的表面(例如门把手、马桶圈、等等)。
而在非洲这个原产地,更常见的感染原因是因为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或者是吃了没有完全熟透的含有病毒的肉所导致。
近期的全球猴痘疫情简述
2022年5月初,英国公共卫生当局发现一位从尼日利亚返回的旅行者感染输入性人类猴痘病例。从那时起, 英国和其他 29 个国家报告了超过 550 例确诊的人类感染病例。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性(同性恋群提)中的病例要高得多 ,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该病毒是否明确通过性行为传播。
猴痘有什么症状?
人类猴痘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与天花病毒相似,但通常症状要温和得多。与猴痘不同,天花是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定在全球“被消灭”的病毒,没有动物宿主,目前全球只有少数几个顶级防护的实验室有天花病毒的样本存储。
猴痘在人类中的潜伏期为几天到三周,出现症状后,会有一到五天的发热、寒战、出汗、疲劳以及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的阶段。
下一阶段则表现在皮肤上 ,从小皮肤斑块发展为丘疹(皮肤上的小肿块),然后是水疱(充满透明液体的小肿块),然后是脓疱(充满脓液的小肿块)。这些在面部、手掌和脚底上最为突出。在接下来的两到四个星期内,脓疱会因结疤或结痂而消退。除去体表皮肤的“脓包”症状外,感染者还可能出现喉咙痛、咳嗽和/或口腔粘膜上的皮疹。
猴痘感染有多严重?
这种疾病通常被认为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轻微的,但少数人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症状并可能导致死亡。猴痘病毒有两种常见的遗传变异体:中非变异体和西非变异体。据报道,在流行地区,西非变种的死亡率 为 3.6%,中非变种的死亡率为 10.6%;死亡率还是相当高的;但是这些地区也是公共医疗条件不好的地方,所以死亡率高与不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治疗有很大的关系。
迄今为止,非洲以外地区报告的任何病例均未发生死亡。2022 年在 30 个非流行国家爆发的所有确诊病例都是由死亡率更低的西非变种引起的。
针对猴痘的公共卫生建议
与患者近距离接触的医疗人员应佩戴手套、防护服、佩戴 N95 口罩和面罩,并在护理猴痘患者时保持良好的手部卫生。确诊或疑似猴痘的住院患者应进行隔离,并采取空气传播、飞沫和接触传播的预防措施,直至不再具有传染性。
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则主要是戴好口罩,并且经常对手部进行消毒即可。
天花疫苗能预防猴痘吗?
天花疫苗可以相当程度的预防猴痘病毒感染,但是绝大部分八十年代后期以后出生的人,并未接种天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