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新西兰需要为全球化结束的“后中国时代”提早做准备

专家:新西兰需要为全球化结束的“后中国时代”提早做准备
畅销书作家、地缘政治专家Peter Zeihan在RNZ节目中接受访问。 Photo: RNZ

一名地缘政治专家日前表示,中国当下麻烦缠身–而新西兰应该效仿日本,寻求摆脱对中国依赖的出路。

“(当下)没有哪个国家的处境比中国更糟糕了。”顶级地缘政治战略专家Peter Zeihan说。

“根据中国去年更新的数据……他们在所有主要城市中的生育率仅达到人口更替水平的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这么说吧,这种人口危机将在未来10年内导致中国的’人口崩溃’,并且这是在其他领域都不出意外的前提下–跟美国不发生贸易战;没有因为围绕习近平形成的个人崇拜而导致政府内部分裂;没有军事冲突;没有其他任何问题。”

Zeihan在最新一集的RNZ多媒体节目”30 with Guyon Espiner”中作出了上述惊人预测。

Zeihan认为,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中国的崩溃对新西兰的出口市场影响将是巨大的。

效仿日本:新西兰如何做?

Zeihan是【纽约时报】畅销书The End of the World is Just Beginning(世界不再是平的:后全球化时代的供应链重组与地缘政治预测)的作者。

他警告称,人们所熟知的全球化进程已经进入了尾声,美国正在向孤立主义的方向上迈进,并逐步退出战后在全球贸易路线中的监管角色。

他认为,新西兰在”第二支柱”上的做法–想试图同时维系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有风险的。

“这不符合你们的经济利益。并且也绝对不符合你们的文化或战略利益。”

经过数十年的外交努力最终达成了自贸协定,中国如今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从新西兰购买超过210亿纽元的产品,包括乳制品、肉类及林木产品。很少有国家能像新西兰这样与中国建立如此紧密的外交关系。

新西兰同时也奉行了数十年的独立外交政策,最广为人知的就是通过了无核化政策,尽管这与美国产生了分歧,但大多数新西兰人对此表示支持。

不过,Zeihan建议新西兰进行全盘的重新评估。新西兰需要开始为这样一个未来做准备:当依赖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可行选项时,效仿日本捏着鼻子跟美国搞好关系或许是一条出路。

“在安倍晋三主政日本时期,大家看日本基本上是亲美的,直言称’(我们)靠自己肯定不行’,然后(跟美国)签下可以说是丢人现眼的贸易协定,在每一件、甚至所有曾经影响两国关系的领域都向华盛顿做出让步。”

“这很有效。日本现在是美国小圈子盟友中的一员。”

“新西兰,如果你们也想成为这个网络的一部分,需要做类似的事情。”

他表示,与当前大多数国家不同,由于地理位置、安全以及自给自足的能源供给,美国的生存并不依赖全球化。

“美国的世界头号强国地位并不基于全球一体化。”

如果你把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国家排除在外,我们的对外贸易只占GDP的3%或最多3.5%。

为了提高生存概率,Zeihan相信新西兰必须准备在自贸协定方面向美国进一步让步,并积极争取加入这些西方盟友的敏感的安全举措当中,比如AUKUS。

“在旧有体系崩溃之前未雨绸缪绝对是最明智的选择,因为当你别无选择时代价会更高。”

舒适生活的诅咒?

虽然中国的人口危机看起来尤为尖锐,但它不是唯一面临这一问题的国家–包括新西兰在内,许多发达国家都有这类问题。

“在我们全球化的同时,我们也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Zeihan说,”当你生活在农场时,你的孩子是免费劳动力;但当你搬进城市的公寓中时,孩子则是吞金兽。”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从(过去的)平均4个到5个,再到6个孩子,变成了如今大部分发达国家平均的1.5个孩子。”

“(如果)这种生育模式再往后持续75年,大部分国家甚至在理论上都无法达到人口更替水平(的最低值)。”

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替代人口来维持商业流通,严重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更加艰难的处境。

“我们都需要进行大量调整。对于主要依赖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其中一些调整是相当痛苦的。”

不过Zeihan表示,当涉及到粮食安全问题时,新西兰比大多数国家都有优势。

“新西兰在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你们所选择专注生产的产品是你们投入成本最低的产品。”

“比如拿乳制品行业来说,你们没有严酷的冬天,也没有炎热的夏天,有丰沛的降雨,因此你们大部分乳制品不需要依赖饲料。”

“你拥有在全球化崩溃中生存所需的所有要素。”

“你们最大的担忧是’后中国时代’里制造业产品从哪里进口。”

* 本文首发于RNZ中文,根据授权转载。

Read more

“新西兰没什么不好,但我还是选了加拿大!”华人“再移民”体验

“新西兰没什么不好,但我还是选了加拿大!”华人“再移民”体验

当奥克兰终于从多雨的春天入夏时,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枫叶正红。 华人Bessie从奥克兰搬到蒙特利尔已经一年了,这两个城市对她都意义非凡。 这几年,新西兰人搬到其他国家生活的案例越来越多。 Bessie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两个国家大不同” 2014年,Bessie拿着working holiday签证从中国抵达新西兰。 这是她第一次出国,也让她就此想要留下来。 读书、工作、拿PR,中间经历了很多艰难的时刻,终于是留下来了。 有了另一半,买了房子,生活简单平静。 2019年,Bessie无意间了解到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发现自己和老公都符合条件。 两人都从事自由职业,住在哪个国家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影响。 5年前那个只身闯荡新西兰的女孩又心动了。 简单商量过后,他们很快做出决定,递交了申请,顺利拿到加拿大PR。 2020年,他们第一次登陆温哥华,体验了这个国家。 2022年9月,经过考量,两人将居住城市选在蒙特利尔,正式搬到了加拿大。 “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在新西兰的时候也过得很开心,只是想换种生活方式,刚好符合条件,就来了。”当被问到为何这样选择

By 发现新西兰
新西兰夫妻高调炫富,Remuera豪宅被抄后有惊人发现

新西兰夫妻高调炫富,Remuera豪宅被抄后有惊人发现

上月初的一个清晨,身穿防弹背心的警察出现在奥克兰“老钱区”Remuera一处豪宅,金融市场管理局 (FMA) 的官员对这里进行了一次突袭。 外面车道上停放着一辆新款路虎卫士和一辆揽胜。 随着带枪的警察和带着文件的FMA官员离开,豪宅主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被突袭的是新西兰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Kenyon Clarke和妻子Charlotte Clarke的家。 这里的“老钱”居民们目睹了Clarke夫妇的Du Val集团轰然崩塌。 高调炫富却被质疑造假 新西兰的富豪们大多不爱炫富,与Remuera那些低调的老钱不同,Clarke夫妇到处炫耀自己的成功,在社交媒体展示他们的奢华生活。 Kenyon Clarke打造了一个以自己命名的网站,名叫“打造十亿纽币的商业帝国”。 他们的生活要多高调有多高调,堪称新西兰的“金卡戴珊”一家。 今年年初,两口子主演了一档真人秀节目《房地产开发商》,虽然还未播出,但里面充斥着金钱和成功以及恰到好处的粗俗,可以预见到其影响。 一辆挂着Du Val车牌的闪闪发光的黑色劳斯莱斯幻影: 一架飞越豪拉基湾的直升机: 一张从空中俯瞰激流岛葡萄

By 发现新西兰
我15岁从中国来新西兰,读了3个学位,现在天天围着精神病患者转

我15岁从中国来新西兰,读了3个学位,现在天天围着精神病患者转

在新西兰精神健康科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听听华人女生Clara的给出的答案。 “我以为新西兰和纽约一样繁华” Clara来自山东,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山东孩子的出路就是“考教师、考公务员”,但是她的父母却从来没想过让她走这条路。她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公务员家庭,父母工作稳定,思想开明,从来都没有想过“鸡娃”。 “我父母一直希望我少些学业压力,有时候还会找理由帮我请假,他们觉得快乐比成功更重要。” 因为家里有亲戚生活在新西兰,父母便决定把她送过来留学。 虽然家人也有讨论过送她出国的事情,但是具体的日期一直没有确定,她就按部就班的参加中考,考入了本地一所不错的高中,读了几周后,父母把一切安排妥当后,和她说了具体的出国时间。然后她就开始集中提高英文,几周之后,15岁的她落地奥克兰,成了一名小留学生。“刚落地时有些失望,我想象中的新西兰,是和纽约一样有高楼大厦,来了之后懵了”,Clara直言对纽村的初印象相比惊艳,很多是惊讶。 “没有父母的地方不像家” 除了落差感,Clara还感受到了孤独,“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在新西兰没有家的归属感“,纵使Clara的亲戚对她体贴入微,但是对

By 发现新西兰
夫妻在新西兰买房,居然发现屋顶藏了23万现金

夫妻在新西兰买房,居然发现屋顶藏了23万现金

试想一下,假如你买了一套房,然后在房子里发现了巨额现金,那么这笔钱到底该属于谁呢? 最近,一对新西兰夫妇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屋顶发现23万现金 2021年底,一对基督城夫妇买了一套房子。 次年5月他们在装修房顶时,电工在天花板中发现了5个布满灰尘的真空密封塑料袋,里面装满了20和50纽币的现金,总额为232,440纽币。 电工将现金交给了这对夫妇,而他们决定报警。 经查询,这批现金是在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发行的。而且这种打包方式表明,这些钱应该是贩毒所得。 警方相信这些钱是2018年之后被放到屋顶里的,同时也向前房东、前租客进行过调查。 租客方面,没有人知道这笔钱的来历,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和犯罪所得有关。 但房东(一个家族信托)里面其中一人则在2019年因为持有大麻而被定罪,并且与帮派Mongrel Mob有关联。 但这名成员目前已经去世,他的兄弟也说他不太可能去过那套房子,甚至可能不直到这房子是家族信托所有。 今年2月19日,警方向高等法院申请针对这笔款项的限制令。 法院支持警方说法 警方表示,这笔钱属于《犯罪收益(追回)法》定义的“污染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