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简报显示:本届政府的基础课程教改政策或无法取得预期收效
一份内阁简报称,没有足够证据显示要求学校每天进行1小时的数学、阅读及写作课程可以提高学生成绩。
这份简报文件称,事实上根据一项国际测试结果显示,增加教学时间反而会导致学生表现更差。
教育部在向教育部长Erica Stanford呈送的建议中表示,如果与高质量的教学方法相结合,那么教改政策”对学生成绩有可能会有积极成果”。
然而,建议中其他部分也提到,相关政策只是”可能”会有积极效果,其在学生成绩方面的影响横跨全学科领域,包括其他课程,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包括上述建议在内的内阁文件中还提到,相关教改政策不会带来教育支出的额外增加。
文件称,对语言及数学课程规定硬性教学时长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的研究或报告很少。 意大利一项研究发现,规定教学时长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方面是有正向表现的,但语言课程则没有。然而,一项关于阅读及数学课程的国际测试结果显示,随着教学时长的增加,学生的成绩反而略有下降。
文件中称,这项国际研究显示,在5年级数学课程中,新西兰老师平均每天的授课时长为51分钟,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分钟;阅读课程大概是每周5.5小时,占整体教学时长的23%,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了16%。
报告中称,教师每周还要花额外3小时时间用于其他语言相关课程的教学,相当于整体教学时长的10%,与国际水平持平;不过部分学校并没有实施上述科目每天1小时的课时安排,而这样的举措反而在学生成绩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
“新西兰许多学校每天为基础课安排的课时通常是最少的。但并不一致–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学生和整个教育系统中的所有学生没有获得相同的学习基础知识的机会。确保学生获得关于阅读、写作和数学等重点学科的定期高质量教学,因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
报告称,为各个学科规定每天1小时的课时会带来诸多风险。
“教职人员可能需要在某个学科上花费更多额外时间就为了符合时长要求,哪怕这并不符合其他学生的具体需求。只是简单地要求满足时长规定,不一定是对这些科目或所有学生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文件称,”如果其他学科的课程时长只有一两个小时(比如科技、科学课程),那么相关学科的进展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Stanford此前曾对RNZ表示,教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确保不同学校之间的一致性。
她表示,大多数学校对相关课程的教学时长已经达到了每天1小时标准,而制定相关政策是为了强调学校需要”重视”阅读、写作及数学课程。
这份内阁文件还包括了教育部建议,称服务于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在2025年之前无需执行相关政策。
文件显示,以毛利语言和毛利文化理念开展教学的kura kaupapa Māori和 kura-a-iwi在执行相关政策之前,教育部应与相关方进行协商。
“以毛利文化和理念执教的学校, 根据【怀唐伊条约】的伙伴关系原则和他们的意愿,可能希望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任何可能影响毛利教学体系的决定在实施前,政府都应提前与他们进行沟通。在初步对话中,Te Rūnanga Nui o Ngā Kura Kaupapa Māori o Aotearoa 和Ngā Kura ā Iwi o Aotearoa(毛利教育体系中的两个主要代表机构)提出,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政府合作来设计一个双方认可的问责框架。”内阁文件显示,”鉴于此以及在【怀唐伊条约】领域存在法律挑战的潜在风险,我建议对教学时长的硬性要求从2025年第一学期开始才对指定毛利学校适用。这将为官方提供时间,以便在这些决策影响他们的学校前与毛利教育提供者进行沟通。”
文件中称,基础课程教改政策不会直接带来财政影响,教育部在这方面的工作包含在其常规预算当中。
文件称,测试显示只有35%的8年级学生在写作科目上达到预期水平,56%的学生在阅读科目上达到预期水平,42%的学生在数学科目上达到预期水平。
相关结果是经合组织OECD在最新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 的考评报告中得出的,结论显示新西兰的15岁学生中,有21%阅读能力较差;29%数学能力较差。两项结果虽然均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但低于新西兰自身的过往表现。
* 本文首发于RNZ中文,根据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