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外来入侵物种彩虹石龙子 Rainbow Skink
石龙子这个名字看起来比较奇怪,其实它就是蜥蜴的一种,英文 Skink。蜥蜴本身并不能太算作“害虫”,但是自从原产自澳洲的彩虹石龙子 Rainbow Skink 入侵到新西兰后,这种身形小小的蜥蜴便让新西兰环境保护部“比较头疼”。
这是为啥呢?新西兰环境保护部头疼的原因是,澳洲的这种小蜥蜴繁殖能力实在是太强了,它们看起来与新西兰“土著”石龙子们长得差不多,身体大小也相似,可是它们的生产速度太快了,造成新西兰本土的小蜥蜴们失去了栖息地、生长空间和食物来源。
image source: doc website
澳洲的彩虹石龙子第一次在新西兰奥克兰被发现是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应该是从澳洲漂洋过海的货物中“夹带而来”的;毕竟这东西只有几公分长,身形细小,行动敏捷,而且看起来人畜无害,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新西兰人认为,进来就进来吧,反正也不咬人、也没有毒性。
彩虹石龙子,从鼻尖到后腿长度只有 3-4厘米(不包括尾巴),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小蜥蜴,它们平时呈现棕色或者是灰褐色的外观,有深褐色的条纹贯穿全身,在明亮的光线下,它们的身体鳞片反射光线形成彩虹色或者带有金属色泽的颜色,所以得名“彩虹石龙子”。它们比新西兰的“土著石龙子”个头还要小一些,可是,这货每年的繁殖五次,频率是新西兰土著们的五倍,五倍啊,不是50%,而且生出来的卵,从孵化到长成的速度还不到土著的一半。算一算,生育能力乘以五,生长时间除以二,所以说,产出一条土著石龙子的时间内,可以产出十条彩虹石龙子。而且,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因为彩虹石龙子的“人口基数”在迅速扩大。
彩虹石龙子的活动范围很大,从城市到乡村,从花园到商圈,从工业区到垃圾场,随便都能看见它们细小快速的身影。
彩虹石龙子在新西兰被归类为“侵入性害虫”,它们的入侵臭名昭著,例如美国的夏威夷也被它们攻占了,把夏威夷本土的小蜥蜴弄得几乎灭绝。新西兰目前北岛的全部范围内都有这东西在疯狂生长,想灭光是不可能了。不过好消息是,目前新西兰南岛还没有彩虹石龙子的踪迹,如果任何人在新西兰南岛发现了这个东西,那么要马上告诉新西兰环境保护 DoC,避免南岛的本土蜥蜴种群受到冲击。
顺便说一句,新西兰的本土石龙子每年只繁殖一次,而且要到5岁的时候才开始“想起来生儿育女”。对比起隔壁漂洋过海的亲戚们,新西兰的土著石龙子的繁殖能力“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