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生活购物中隐形的缩水式通胀 Shrinkflation
不知道大家留意过没有,最近新西兰的物价上升速度很快,而一些最常见的食品,虽然价格没有“肉眼可见”的上涨,包装也没有变化,但感觉好像“分量减少”了?你没感觉错,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下,制造商对于人们惯于消费的商品不敢去涨价,但是面对生产成本的上升又要维持利润空间,该如何是好?于是就出现了“不涨价、降分量”的现象。
最常见的“不涨价、分量少了”的例子是麦当劳的汉堡的尺寸和肉饼的尺寸,还有盒装冰激凌的重量,每包薯片的分量,以及厨房用纸和手纸的单卷的张数。
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 shrinkflation 缩水式通胀。
缩水式通胀是经济学术语,“缩水式通货膨胀”的简称,是一个用来描述货物数量减少的经济现象。指的是商品的大小或数量减少,而价格不变。Shrinkflation是一个合成词,由shrink(“缩小尺寸”)与inflation的经济学释义(“价格普遍上升与货币的购买力下降”)构成。
显然,消费者成为了shrinkflation的受害者:这一现象是指某些受欢迎的小食品在维持原价的同时,却将大小或数量减少了。简而言之,就是你花了同样的钱,购买的东西的件数也是一样的,但总分量却少了。
最近,各国政府对抗疫情的统一方法都是“印钱,撒钱”,所以物价由于钱这个“通货”体量的迅速膨胀而飙升,学几个与 flation 相关的、现代英语的组合词吧。
Shrinkflation最早的释义与现在的含义有很大不同。2009年,经济史学家布赖恩•多米卓维克(Brian Domitrovic)就曾在其著作《经济破坏者》(Econoclasts)中使用过shrinkflation一词,用来指一个物价上涨、通货收缩的经济体,并将其与释义早已明确的stagflation进行了比较。然而,直到shrinkflation被用来表示各类小吃零食的“缩水”之后,这个词才引起了公众注意。自2013年,shrinkflation的这种释义被首次使用以后,其使用量有了稳定增长。
几个–flation构成的合成词现已经进入了英语语言,例如stagflation:“某个国家经济状况出现持久的高通货膨胀,伴有高失业率与需求停滞”。Stagflation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此外还有agflation:“农产品需求上涨所带来的食品价格上涨”。Agflation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新造词,出现在21世纪早期。Shrinkflation的用法有点特别,用来指产品的量减少了,而不是价格上涨了——毕竟,生产商要在不明显提高产品价格的情况下,暗中维持其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