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软层建筑” Soft story building?
Soft story building,可不是什么“具有柔软故事的建筑物”,它指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形式,中文的翻译叫做“软层建筑”。也许大家会奇怪,为什么新西兰的知识要讲这个怪怪的词?为什么冰冷冷硬邦邦的建筑还会有“软层”?
那么我们先来说一下什么是“软层建筑”。
软层建筑是一种多层建筑,几十年前常见的有二层、三层、四层等等,也有更高层数的;它的建筑特点是其中一层或多层有窗户,一层具有宽敞的大门、无障碍商业空间或其他出入口;软层建筑最常见于人口稠密的区域,比如说一层是停车场出入口,或者是商店、饭店等等。好,下面重点来了,为什么叫“软”层?
这不是说有某一层的建筑材料是海绵宝宝做的,而是,如果建筑物的某一层(通常是贴地面的那一层)硬度低于其正上方楼层的 70%,或低于其上方三层楼板的平均硬度的 80%,则该建筑物被归类为软层建筑。
软层建筑的优点是能够解决人口稠密区居住+购物的需求,充分利用空间,让“上面硬层”居住的人们,到了一层就能买东西、吃饭、得到服务等等。
说完了软层建筑,我们来说说为什么和新西兰相关。
众所周知新西兰位于地质活跃带,北岛的火山,中部和南岛的地震,一年到头经常发生。
软层建筑在中度至重度地震 中很容易倒塌,这种现象被称为软层倒塌。在地震工程设计中通常需要剪力墙以保持稳定性,但是,由于上面重、硬,下面的支撑不充分的楼层,比周围的楼层对横向地震运动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建筑物整体侧向位移的不成比例的量集中在“软层”。受到不成比例的侧向应力,承受力较弱,地面层成为最薄弱点,可能会遭受结构损坏或完全破坏,进而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倒塌。
部分几十年前建立的新西兰的“软层建筑”,一楼的一些支撑甚至是木质的,墙体可能是木框架+外墙批灰制作的,上面的二层、三层反而是砖块等等,导致了“一楼软上面硬”情况,这种建筑在地震中倒塌风险高,对人员造成伤亡的可能性也高。新西兰目前建立的高层建筑,通常已经开始避免使用软层的模式,即便是用,也会有新的建筑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使用现代的钢结构加固软层区域来减少地震时的结构损坏。
对了,前几天的土耳其大地震,很多公寓楼倒塌了,一层层直接垮塌下来,其原因就是它们是“软层建筑”,一楼在摇晃后塌了,继而上面的高层失去支撑和平衡,一层层的像是 pancake 一样的塌下来,最终整体倒塌把所有内部的人都埋在里面。全世界软层建筑目前比较多而且没加固的城市,是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的一些人口密度大的城市。
image source/credit: 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