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生活

奥克兰中餐馆“9.9刀套餐大乱战”,商家:先活下来再说

奥克兰

奥克兰中餐馆“9.9刀套餐大乱战”,商家:先活下来再说

由于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新西兰人越来越少选择外出就餐。 西太平洋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过去三个月新西兰餐馆支出下降9%。 而最近,在新西兰华人餐饮圈掀起了一股热潮,不少餐厅开始推出“9.9刀”套餐,让低迷的餐饮市场,有了股新活力。 对此,发现君也采访了近期推出“9.9刀3菜1汤”的华人餐饮老板,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感受和思考。 奥克兰9.9刀套餐风潮 8月7日,奥克兰北岸餐厅永利面家官宣:店铺大堂菜系改为大众盒饭,9.9刀三菜一汤。 正常情况下,点一个菜动辄20刀左右,这样的价格,在奥克兰确实算是亲民。 很快,就有很多华人到店打卡。 有网友留言说:“3菜1汤9.9,这个价位也就吃个汉堡,洋人应该也能喜欢。” 在餐厅Google评论里,确实也有英文评论,对这个价位和食物表示满意。 有奥克兰华人,将这件事戏称为“奥克兰9.9大乱战”,说对谁能成为“奥克兰9.9之王拭目以待”。 而在最近,确实也有不少餐厅加入了这场“价格战”

By 发现新西兰
9月开始,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向外国游客收费

新西兰旅游

9月开始,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向外国游客收费

从9月中旬起,国际游客(16岁及以上)进入新西兰国家博物馆Te Papa需支付35纽币的入场费。 游客无需提供身份证明,只需“自行申报”其国籍。 对于新西兰本地人来说,入场仍然免费。 Te Papa表示,收费将于9月17日开始实施。 新西兰国家博物馆,坐落于新西兰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它是新西兰的国家级博物馆,虽说面积不算巨大,但是里面的展品相当的多,且展品多以实物为主,是了解新西兰的人物、历史和文化的最佳途径。 另外,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也是惠灵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Te Papa每年从政府获4400万纽币的资助,但必须自行筹集(如商业合作、场地出租等)至少3000万纽币的资金。 Te Papa预计,针对国际游客的收费每年将带来数百万纽币的收入。 上一财年,Te Papa接待了124万名游客,其中近60万来自海外。 Te Papa在2024年TripAdvisor“旅行者之选”奖中被评为新西兰顶级景点和南太平洋顶级景点之一。 国际游客平均在博物馆停留两个小时。 Te Papa博物馆全年向公众开放,包括周末和公众假期在内。每天开放时间为上午的10点到下午的6

By 发现新西兰
新西兰国会门口有人自焚,因为贷款还不上

新西兰投资

新西兰国会门口有人自焚,因为贷款还不上

本周新西兰国会门口发生一个悲剧。周日一大早,8点还不到,人们看到在国会广场旁边的空地上,来了各种紧急服务车辆。 人们看到一片区域被警方围了起来。 在现场,一张长椅上,有火烧过的痕迹。早上8点前,甚至能看到长椅上还冒着烟。 原来,刚刚有一个人在这里,把自己点着了。 这名男子被发现时伤势危重,现场抢救后,送往惠灵顿医院。 不幸的是,警方其后确认,该男子抢救无效死亡。 到了今天,更过关于这起国会门口自杀的内情,终于被挖了出来。 死者Dan Hone,是惠灵顿人。 他选择了在他50岁生日当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情是这样的: Dan Hone和她年迈的母亲住在一起,在惠灵顿的Moa Point有一套有贷款的房子。 他和母亲一起居住完全是为了照顾她。 由于母亲身体不好,最近几年他搬了回来。 这栋房子有1234平方米,在一块坡地下面,他母亲在这里居住了40年。 虽然房子年代较久,维护得也一般,但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海,看起来还是相当惬意的。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家庭,今年突然遭遇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原来,为了打压通货膨胀,新西兰最近一两年利率飙涨。 很多人房屋贷款的还

By 发现新西兰
“救生员不是你妈”,2岁新西兰儿童溺亡,调查结果公布

新西兰生活

“救生员不是你妈”,2岁新西兰儿童溺亡,调查结果公布

一名幼童在Napier的一个公共游泳池内溺亡后,验尸官强调——救生员不是保姆,成年人必须看紧自己的小孩。 2岁儿童脸朝下浮在泳池里 2020年12月5日,2岁的Ranger Heraraka被发现脸朝下漂浮在Napier水上运动中心一个游泳池里。 4天后,Ranger在奥克兰Starship医院去世。 调查结果显示,事发当天Ranger的家人带着他来游泳池室外举行生日聚会,后来Ranger和另一位年长的家庭成员,以及另一名儿童到了游泳池。监控视频拍到了事件的全过程。 当时Ranger和其他小孩在儿童池玩了一会后,家人就走开了,救生员于是陪着他们直到家人回来。后来,Ranger自己从儿童池爬出来想跑去浅水池,被救生员制止了。 然而一名家庭成员却把孩子抱进了浅水池,后来才抱回儿童池。 然后,事故就发生了。 监控摄像头当时被一根柱子挡住了,但能依稀看到Ranger又从儿童池跑了出来,进入了浅水池。 调查报告提到:“Ranger的头似乎在水面上下摆动,在此期间大概有15人进出儿童池,还有几个人在泳池边走动。” 当时Ranger似乎很难把头保持在水面上,身边还有大概7个人,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一件SHEIN衣服在新西兰卖100多纽币,新西兰割韭菜刀法引发热议

新西兰生活

一件SHEIN衣服在新西兰卖100多纽币,新西兰割韭菜刀法引发热议

来过新西兰的朋友,想必对这些标志都不陌生。 “100%NZ OWNED& OPERATED”,百分之百新西兰拥有并经营。很多商品和店铺会将这些logo放在显眼位置,表明自己的“高贵身份”。 以100%纯净为宣传点的新西兰,一向是环保、干净的象征,新西兰制造的产品也备受推崇,不少人宁愿多花点钱,也会购买本地产品。 好像无论什么产品,只要是与“新西兰”联系起来,就感觉更环保,更自然,当然价格也更高。 甚至还有人发起挑战,“一整年只买新西兰制造的食物”,支持本地企业。 但是随着信息的逐渐透明化,网络媒体的发展,一系列“黑料”被爆出,很多人开始觉得新西兰制造\经营没有那么“香”了。 新西兰本土精品店“20块的SHEIN卖105” 最近一个新西兰网友在逛街时候,发现了个让他觉得震惊的事情。一件SHEIN的衣服被标价105刀(约460元)。 “每个人都说要支持小商店,支持本地企业。“可重点是这些衣服并不是新西兰品牌,原价应该也都很便宜。“这太疯狂了!想想那些老人在这些小精品店被骗我就来气!” 作为一家快时尚服装品牌,

By 发现新西兰
奥克兰最危险区有人发帖:约个毛利女人,帮我打萨摩亚邻居

新西兰文化

奥克兰最危险区有人发帖:约个毛利女人,帮我打萨摩亚邻居

最近一个在新西兰奥克兰Ōtara的印度男人发了个帖子,引发网友热议。 “约人帮我去打架” 这个男人在线摇人:“我是印度人,想要找个毛利族裔女性,不是为了约会,只是想让她帮我去打我的萨摩亚邻居。” 很多网友在下面评论,代表不同国家和族裔的人前来应征。有人说“你应该找个汤加人帮你做这份工”。 还有人说“我的邻居是菲律宾人,她觉得自己能够胜任这份工作”。 网友们表示亚洲人确实有实力,“我不会招惹会做春卷的人。你也永远不知道当你搞恶作剧时亚洲或其他文化的女族长会向你扔什么。” 更有人提到,“Otara并不适合初级玩家"。 Ōtara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确实是个特别的存在,很多本地人也觉得那里“危险”,从这个在线找人帮大家的帖子里也能窥见一二。 勇闯“危险地” 但这个地方到底如何,最近有个博主勇敢前往,看看他在前方发来的反馈。来自爱尔兰和德国的博主一起来到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Ōtara。 他们与当地广场上的居民交谈,本地人也很友好。 他们还逛了本地商店,店铺里摆放着很多太平洋岛裔居民喜欢的食材——芋头。 还拜访了一家(应该是华人)开设的炸货店。 最后在一家萨摩亚人开的餐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今年冬季物价下跌,购买新西兰这些东西最实惠

新西兰经济

今年冬季物价下跌,购买新西兰这些东西最实惠

在经历了几年的生活成本危机之后,食品价格的上涨终于开始放缓。 很多华人已经有所体会。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选定的价格指数,2024年6月底跟一年前相比,一些食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那么与一年前相比,哪些东西变得更实惠了呢? 生菜 截至2024年6月的一年中,生菜价格降幅最大,1公斤价格大幅下降42.6%。和去年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相比2022年增长了31.7%。 2022年,生菜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由于天气恶劣,生菜一直供不应求。但由于今年天气良好,供应充足,价格有所下降。 西兰花 去年年6月,一公斤西兰花的价格为10.32纽币,但到今年6月已降至6.43纽币。 西兰花价格下跌是由于今年的好季节,温暖的天气和极少的降雨让西兰花大量生长,供应充足。 土豆 就价格而言,土豆一直比较稳定,但去年两次极端天气对农民造成了沉重打击。 2023年6月,每公斤土豆的价格为3.35纽币,这一价格全年缓慢下降至2024年6月的2.19纽币,下降了34.6%。 西红柿和卷心菜 西红柿和卷心菜的降幅紧随其后,西红柿每公斤的降幅为33.1%,卷心菜降幅为33%。 2023年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澳洲确认从中国进口涉事食用油;华人热议,新西兰官方回应来了

新西兰生活

澳洲确认从中国进口涉事食用油;华人热议,新西兰官方回应来了

最近,隔壁澳大利亚的一则报道,让新西兰有点人心惶惶。 澳大利亚农业部证实,澳大利亚一直在从中国一家最近陷入食品安全问题的公司进口食用油。 那么,新西兰面临风险吗?进口食品检测流程如何? 本周三,记者就这两个问题向新西兰初级产业部(MPI)发起问询,得到食品安全副总干事Vincent Arbuckle的回复。 “新西兰暂未发现风险” Vincent Arbuckle是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负责食品安全的官员,负责新西兰食品安全。 他回复了记者的第一个问题:新西兰进口了相关产品吗? 先说结论,Arbuckle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任何可能受影响的食用油已出口到新西兰”。 他表示,食品安全部门已经留意到相关的新闻,新西兰暂未发现风险。 “我们将继续监测有关情况,如果新西兰的食品安全面临任何潜在风险,我们将采取适当行动。”Arbuckle表示。 新西兰民众有所担忧很正常,因为在隔壁澳洲,公众的愤怒和焦虑正在蔓延。 上周,澳大利亚农业、渔业和林业部发言人确认,澳大利亚进口了一系列食用油,其中就包括陷入“污染油”风波的一家中国公司。 发言人表示,目前情况有待进一步核实和调查。

By 发现新西兰
新西兰冬季驾车须知

新西兰旅游

新西兰冬季驾车须知

虽然说新西兰是一个岛国,典型的海洋性气候让这里冬天没有那么冷夏天也没有那么热,但是新西兰毕竟是一个地处南半球、纬度比较高的国家,所以在新西兰的冬季驾车,必须要加倍的小心,并且在南岛一些地区,“硬件装备”例如雪地轮胎、防滑链等等也要随着季节而升级。 另外,出门之前检查一下天气预报也是一个好习惯,狂风暴雨、暴风雪等等天气,务必要减少出门的几率,呆在家中才是最安全的。 新西兰的北岛北部和中部地区,例如奥克兰、方格雷、汉密尔顿、陶朗加等等地方,冬季并没有什么非常寒冷的天气,最多就是雨水大一些,开车的时候额外注意路况和跟车距离、小心视线模糊带来的危险即可。 硬件方面,最好更新一下雨刮条并且检查雨刮器是否工作正常;如果车子有前后雾灯,也要看看是不是有灯泡需要更换;车内的空调要保证制冷功能没有问题,因为冬季的时候“外面冷里面热”,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非常容易凝结在玻璃内侧阻挡视线,这时候空调的制冷抽湿功能就将发挥很大的作用。 轮胎花纹也要及时检查,在雨天轮胎花纹较浅会造成路面与轮胎之间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去影响刹车距离和抓地能力,这点要切记。 雪地胎、防滑链的使用 而南岛的部分地区会在冬季下

By KANNZ
“最近奥克兰租房明显容易了”,背后是卖家集体撤单

新西兰房产

“最近奥克兰租房明显容易了”,背后是卖家集体撤单

多位网友向记者反映,最近在奥克兰租房“明显容易了”,房源不愁了,而且价格还有所下降。 看来,最近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对租房者近期比较有利。 今天Indianweekender一篇报道认为,这是房地产市场走弱带来的意外好处。 在未来几个月里,随着越来越多的房源涌入市场,租房者将有更大的议价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房地产交易市场的降温。 “租赁房源增加了30%” NZ Mortgages的Nathan Miglani表示,“租赁房源增加了30%。”他说:“这意味着未来一年内租金很可能不会上涨,即使有变化,幅度也会很小。”就在三个月前,行业内部人士还认为租房市场并不那么有利于租房者。然而,新西兰市场变化速度之快不容低估。 物业管理公司Impressions Real Estate的CEO Rishabh Kapoor表示,过去几个月需求放缓,而房源供应增加。 “我们的数据显示,空置率从上个月的2%上升到3.02%。”Rishabh说,他的公司在奥克兰管理着至少1000套租赁房产。“所以租金也开始变得有吸引力,没有人希望房子空置。” 工作机会减少也有影响 Rishab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进口到新西兰的中国产食品是否安全?

新西兰知识

进口到新西兰的中国产食品是否安全?

关于食品安全的事情最近闹得沸沸扬扬。于是有网友发帖询问:那些进口的国产食品究竟靠不靠谱? 进口国产食品是否有检测? 有人在Reddit论坛上发帖问:进口的加工食品需要经过检测吗? 网友提到,近期的食安事件闹得人心惶惶,不知道新西兰在进口食品时,会不会确认它们是否安全,以及是否会对成分表的真实性做检测。 有自称资深食品工程师的网友回复说:“没有检测,对问题的后续跟进也很少。” 还有网友回复:“我认识的一对新西兰华人从不买国产食物,原因是他们觉得太不安全了。” 不过下面马上有人说:“我就是华人,吃很多国产食品,尤其是辣椒油。我觉得你是该小心点,而不是完全抵制。” 还有网友提到2004年新西兰进口的中国玉米粉被检出铅含量超标,导致部分制品被召回的事情。 “......我认为那是在有人出现铅中毒症状后才开始检测的,出于这个原因,如果不是没有替代品,我都不会买中国制造的食品,而且像玉米粉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会被‘使用进口原料’的声明所掩盖,(让人发现不了)。” 究竟是否有检测? 网友们众说纷纭,那么到底进口食品在来到新西兰之后,需要经过什么步骤才会到货架上呢? 据新西兰初

By 新西兰生活快讯
拿到新西兰PR后,华人夫妇双双辞职,回中国生娃:“想让孩子有选择”

新西兰移民

拿到新西兰PR后,华人夫妇双双辞职,回中国生娃:“想让孩子有选择”

“在国外生孩子”曾经是很多孕妈妈的愿望,让孩子一出生就拥有发达国家的护照。 而现在,却有一些海外华人选择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回中国生娃,入中国籍。 今天,“发现新西兰”记者采访了新西兰一位华人孕妈妈Lucy,她分享了自己回国生娃的心路历程。 01 从犹豫不决到坚定回国 2017年,Lucy到新西兰读研,毕业以后工作、拿PR,就这么留下来了。 后来,她遇到了人生伴侣,今年年初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有新西兰PR,如果孩子出生在这里,就默认是新西兰国籍。 Lucy和老公一开始就考虑过回中国生孩子,但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两人都在新西兰有工作和稳定的生活。 直到产检的时候,他们得知怀的是双胞胎,终于下定决定:一起辞职,回国生娃。 “我身边的华人朋友都是在新西兰医院生的孩子,所以我说要回国生娃的时候,很多人质疑,表示不理解。”Lucy说。 但两人毅然辞掉工作,处理好在新西兰的事情后,今年5月,他们登上飞机,飞回了Lucy的老家吉林长春。 此时她怀孕15周。 虽然这个选择看起来“反常规”,但对她和老公而言,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因为他们综合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 02 “在

By 发现新西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