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政治

tea-party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茶党 TEA Party

新西兰有一个最新成立的名称很奇特的党派,叫做 TEA Party ,翻译成中文是“茶党”。与新西兰行动党 ACT 的名称相同,实际上 TEA 也是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组成的,它的全称是 Taxpayers and Entrepreneurs Alliance (纳税人和企业家联盟),成立于 2020年6月,联合创始人是 John Hong 和 Susanna Kruger。 2020年7月13日,新西兰选举委员会确认 TEA Party 准备递交申请成为新西兰注册政党,7月18日完成注册提交过程;8月6日正式成为新西兰注册的党派。 看到 “茶”的名字,再看到创始人 Hong 的姓氏,是不是有点恍然大悟的感觉呢?没错,这个党派的名字“茶”以及联合创始人“洪”,都在传达着华人背景。John Hong 曾经参选奥克兰市长选举,中文名字是洪承琛。

By KANNZ
caretaker-convention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的看守政府 Caretaker

在新西兰的大选到来之前,普及一些常见的,民主国家的政权延续、或者政权交替的知识是很必要的。西方式的民主国家各党派有很大的机会轮流执政,如果是“连任”,那么执政党组成的政府自然是要“连庄”的,也不用做政权的交接;大选之前,或者在野党上台执政党下台了,或者是投票结果胶着无法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那么在过渡期(工作交接、或不知未来执政为何党派)的时候,必须总有一个政府来继续行使基本的职责,这就是“看守政府” Caretaker Government 、Caretaker Convention 的概念了。看守政府通常由上一届“老政府”延续下来,各个主要岗位不做变更;处于“看守”模式的政府,职能仅限于维持新西兰政府的临时性正常运作,包括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处理国家日常性事务,以及为即将举行的大选做筹备工作等。一旦新政府产生,看守内阁的使命即告结束。 这就是为什么,在新西兰大选之前就任的政府通常会推迟做出重大决策,新政策或具有长期影响的决策。当然,遇到紧急情况(例如对外选战,或者是千年不遇的自然灾害),或者是想给下一届政府“挖坑”,也有在大选之前弄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重大政策的情况。 看守政府,也叫过

By KANNZ
nz-act-party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行动党 ACT

新西兰行动党,英文官方名称 ACT New Zealand,是新西兰的一个主张自由经济及开放市场的政党,同时也是新西兰的右翼古典自由主义政党。新西兰行动党的名称来源于消费者及纳税人协会(Association of Consumers and Taxpayers)的英文缩写简写;行动党成立于1994年,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新西兰政党;它的现任党魁,是戴维·西蒙 David Seymour。 行动党在新西兰的国会中属于比较小的党派,但却是新西兰国家党的“铁杆盟友”,目前,新西兰国家党在新西兰国会中拥有唯一的席位,来自奥克兰的深蓝区,Epsom 选区。 行动党是新西兰的偏右翼政党,属于混合了自由主义和保守民粹主义的政党,但在种族政策上秉承不歧视的观点,不是西方极右翼政党。 行动党党章遵循古典自由主义,支持小型政府和自由放任原则,对个人自由和个人责任的高度重视,而对真正的政治领域中意识形态纷争等事情不是很关注。行动党对于新西兰华人比较看重,且它的党纲和竞选口号都能够得到华人的支持。 行动党的价值观认为,个人对自身具有完全主宰的权力,并具有固有的自由和责任;政府应该保护这种自由,但

By KANNZ
political-party-caucus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大选中的党内核心小组 Caucus

Caucus,这个单词在近期的英文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而实际上这个词对于对西方政治不太熟悉的华人来说可能陌生,因为它在平时新闻中的出现频率很低,但是到了大选前就会频繁出现。Caucus 从字面上来说,指的是“核心小组”,但是,其实在选举中它的明确解释,应该如下。 西方民主国家通常是多党轮流执政,在大选之前(例如新西兰的每三年一次的全国选举),某个政党的地方成员举行会议,推举党内参加代表大会的成员或者指定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这个会议选出来的就是 Caucus。 确实,这既是未来的各个部长们,各个核心职能部门的人员,也代表一定程度上这个党派中的党员在党内的排名和重要性;这些人,未来可能就是新西兰的下一届政府内阁,在选举前就是 caucus(核心小组)。 新西兰党内会议和全民投票选举不一样,它面向党内人士开放,参加的党员必须在某个地点进行闭门磋商,在会议中,任何人都可以发言支持某位候选人。Caucus 竞选活动是党内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故,党内的候选人自己,以及他/她的幕僚人员,会在党内先进行广泛的游说。

By KANNZ
todd-muller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政治人物托德·穆勒 Todd Muller

托德·穆勒,英文名 Todd Muller,全名 Todd Michael Muller,出生于1968年,是新西兰国家党的资深党员。托德·穆勒出生在新西兰的蒂阿罗哈 Te Aroha (怀卡托地区的一个小镇),成长于 Te Puna (丰盛湾陶朗加的郊区);后毕业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 托德穆勒是国家党党员,也是丰盛湾选区的国会议员,在国家党党内排名前二十;同时他也是新西兰国家党的农业、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林业事务的发言人。 他的从政经验很丰富,曾经是新西兰前总理吉姆·波尔格尔 Jim Bolger 办公室的一员。当他在吉姆·波尔格尔时代的时候,穆勒就被寄予了厚望,熟悉他了解他的人都认为,未来有一天他可能会踏上从工作人员到国会议员的从政之路。 在总理办公室的任期结束后,托德穆勒并没有直接从政,而是选择进入初级产业部,做起了专业的技术官员。他曾在怀卡托大学任职,并担任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的董事,后担任全球奇异果出口商巨头佳沛(Zespri)的总经理;他也在新西兰的寡头企业恒天然 Fonterra 担任过高管,

By KANNZ
list-of-members-of-parliament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国会议员有没有公开名单?

新西兰的国会议员,英文 Members of Parliament,简称 MP,是新西兰民主制度的最佳体现之一。新西兰的国会议员都是按照每次选举各党派获得的基本票数,做比例,然后“分配”给每个当党派的,不过得票数太少了,就没戏了,因为有个“敲门砖”的门槛。 每次大选后,新西兰的国会都会有一些调整,但是所有 MP 的名单都是公开的。 想要知道现在新西兰的国会议员都是谁,人长什么模样,来自哪个党,从哪个选区过来,可以看政府的官方链接。 https://www.parliament.nz/en/mps-and-electorates/members-of-parliament/ 列表的排序按照姓氏前、名字后的顺序,由A-Z。并不代表这名议员在国会中的实际排位。 每个人的名字都能够点进去,查看详细资料,包括曾任职务、现任职务、任期开始、高清照片,以及他们在议会的视频录像。 image source: parliament TV

By KANNZ
minister-vs-director-general-of-health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卫生总干事和卫生部长是什么关系?

最近,华人很不熟悉的一位“技术官僚”Ashley Bloomfield (阿什利·布鲁姆菲尔德)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中文的新闻之中,他是新西兰的“卫生总干事”,英文职位的名称是 Director-General of Health and Chief Executive;而新西兰现任的工党政府中的卫生部长,David Clark (戴维·克拉克),英文职位则是 Minister of Health,也就是卫生部长。 相信许多华人朋友都弄不明白,在疫情起家,为什么总干事的出现次数远远多过卫生部长呢?而且为什么卫生总干事可以直接与新西兰总理杰欣达·阿德恩进行工作汇报,“跳”过了卫生部长,这在官僚系统中不是“大逆不道”吗?难道说卫生总干事的职位高过于卫生部长?这两个官职在新西兰到底谁、高过谁? 其实,就算本地KIWI也有很多人搞不懂这两个职位到底哪个更高点,理论上,卫生总干事的任职期是5年一次,而卫生部长,则是跟随政府,三年一届,当然了,如果执政党连任了,各部门的部长往往也都是连任的,

By KANNZ
ashley-bloomfield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卫生总干事阿什利·布鲁姆菲尔德 Ashley Bloomfield

在新西兰的政治舞台上,既有职业的政客,也有很多身居高位但事必躬亲的技术官僚,比如说新西兰的卫生总干事 (岗位英文名称:Director-General of Health)阿什利·布鲁姆菲尔德就是这样的一位人物。 Ashley Bloomfield,中文音译 阿什利·布鲁姆菲尔德,新西兰人,他是现任新西兰卫生部的行政总裁,也“兼任”新西兰卫生总干事。在这个岗位上,他代表新西兰政府,作为卫生专家面向公众做宣传和信息传递。 布鲁姆菲尔德可不是靠投机钻营进入这个岗位的,而是科班出身,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升到这个位置上的。他1990年毕业于奥克兰大学医学专业,毕业后从事了几年的临床工作,从1996年开始专攻公共卫生医学,并专注于非传染性疾病领域。2004年到2006年之间,布鲁姆菲尔德担任卫生部公共卫生代理部长,随后,他升任新西兰卫生部首席公共卫生顾问。 2010年底到2011年,布鲁姆菲尔德在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任职,致力于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2012年到2015年,他回到新西兰,在惠灵顿地区的 Capital and Coast District / Hutt Valle

By KANNZ
stop-being-politically-correct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媒体中常见的 Stop Being PC 什么意思?

新西兰是一个言论开放的国家,在各式各样的媒体上,都可以讨论从国家大师、到明星八卦、阿猫阿狗类的话题,而且有些情况下,主持人与嘉宾之间,或者是网友之间的讨论激烈、措辞火爆。互联网喷子在新西兰当然也是存在的,不过风气比国内要好很多,绝大部分话题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碰撞观点,而很少有人身攻击、论人不论事的情况。 不过呢,西方的言论开放也有它们自身的尺度,在遇到一些需要“政治正确”的话题(例如同性恋、种族、女性、弱势群体等等)的时候,回答或者讨论起来,就要比较谨慎,不能够“撞红线”。 这时候,如果一些人看起来欲言又止、唯唯诺诺、有观点却又忍隐不发,就会有另一方来调侃对方 Stop Being PC。当你刚看到这种话的时候,可能一惊,心说“这是什么鬼东西”,Stop Being PC ?别做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完全不理解啊。 其实这里是个常用语,既可能出现在电视和收音机电台的辩论中,也更有可能出现在论坛或者是社交媒体之上。

By KANNZ
prime-minister-or-premier

新西兰知识

首相还是总理,Prime Minister 还是 Premier?

新西兰政府的领导人是首相,也就是常说的 Prime Minister。但是有时候你会在英文新闻的报道中,发现新西兰的首相见到了哪国哪国的首相,这样的说法的时候,会有一个 Premier 出现,那么,这两个词是可以互换的吗?还是有什么固定的用法呢? 作为移居到新西兰的华人,可能我们比较关注的政治经济类的新闻就是关于中国和新西兰之间的关系的新闻了,而当新西兰的首相见到中国的总理的时候,英文媒体就会说,New Zealand Prime Minister / China Premier 这样的搭配了。 Premier 在翻译上也是总理或者首相的意思,在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首相/总理的头衔就是 Prime Minister 而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用 Premier;不过呢,“小字眼”上来翻译的话,通常如果一个国家最高的行政领导人是首相的话使用 Prime Minister ,而如果总理或者首相不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话,用 Premier 就比较合适;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的翻译就应该是 Premier of the People’s

By KANNZ
dia-ministers-expense-releases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首相公务消费公开信息查询

新西兰是一个追求政务清廉的国家,连年都在全球“最廉洁”政府排名前茅,当然了,防止腐败,需要依靠的是制度,而新西兰正好有政府高级官员公务花费信息公开的传统,并且,为了让广大新西兰人监督,这些信息经过收集、整理和审计并电子化保存后,还会通过新西兰内政部 Department of Internal Affairs 的网站来进行公布,让所有的公务相关消费信息“天下皆知”。 那么,如果你正好与站长一样,是一个重度的网络用户,而且每天在网上喜欢查询一些冷知识的话;如果你正好对于新西兰这些官员的公务花费公开信息感兴趣的话,站长就要告诉你: 例如,想要知道新西兰首相的政务花费报销情况是什么?到这里来查询 https://www.dia.govt.nz/Ministers-expense-releases 这是新西兰内政部 DIA 的互联网公开信息,并且每隔几个月都会有更新,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的、不受监控的、(不留痕迹不知道哈)在这个渠道获取新西兰首相,在近些天花费在公务上的费用,包括银行记录和部分发票等,以及花费原因,都可以看到。 image source: pixabay

By KANNZ
military-and-defence-overview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的军事和国防力量简述

新西兰四周被海洋围绕的独特岛国环境以及对澳大利亚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合作关系(站长更想说“依赖”),使其并未直接面对外来的军事威胁,距离最近的“其它国家”也就是澳大利亚的最近的距离有1500多公里,再加上新西兰也没有什么好被“掠夺”的珍贵资源,所以直接遭受从别国而来的军事打击的可能性并不大。新西兰自己描述自己国家的“威胁”以国内恐怖主义和区域安全为最大挑战,所以上世纪中期的冷战后,新西兰作为小小的国家、又想参与国际话题,所以它在那时检讨国防武力的架构、行动与能力,并赋予新西兰国防武力的主要任务:“确保新西兰能抵御外部威胁,维护新西兰的主权利益,包含专属经济区的利益;使新西兰于利益所在的战略区域能对突发事件采适切行动。” 新西兰拥有海军、空军和陆军,其中海军是新西兰最为强大的国防力量。海陆空三军相加起来的国防军的特质为军政、军令二元化,国防部长与三军司令属于军政系统,国防军司令属于军令系统,直接承接国防大臣之命指派联合部队执行作战任务。 新西兰总督为武装部队总司令,名义上的最高统帅,看好了哦,是“名义”上的;实际上的“军权”在新西兰的国防部长和国防军司令手中,通常意义上国防军司令协助国

By KAN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