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政治

news-websites-in-nz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媒体的左右倾向

新西兰国家虽小,但是本地媒体并不少,而且专业性都很强,秉承着西方国家记者“敢说、敢写”的特征,每日孜孜不倦的为新西兰境内、和全世界关注新西兰的读者提供着新西兰国内和国际方面的新闻报道以及深度评论。 初到新西兰,由于语言隔阂、文化背景差异以及对新西兰媒体的不了解,不少的朋友都在英文媒体中“迷失了方向”,有些朋友问站长,西方的媒体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或者“左”或者“右”,那么新西兰的著名网络媒体,政治倾向都是什么呢? 先说一句,西方国家的左倾右倾和中国大陆不同,请大家先弄明白新西兰的左和右都是什么样的。 站长按照自己在新西兰十几年阅读英文媒体的经验给大家说说,如果有不对的,或者有个人的观点,请大家在本文下方留言;强调一下,只评论新西兰的,见到评论国内的一律删除哦,站长还想保留点国内访问本站的流量呢。 * nzherald.co.nz 新西兰先驱报网站,基本中立,轻微偏右 * stuff.co.nz 基本中立,曾经偏右,现在左右不明,不过新闻下方的评论中左倾较为明显 * nbr.co.nz National

By KANNZ
negative-externality

新西兰知识

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

最近新西兰对于“化石燃料车主”多收费来补贴“电动车车主”的新闻展开了非常广泛和深入的讨论,多位新西兰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官员也面向媒体进行了辩论和解释,其中新西兰国家党的资深议员 Judith Collins 曾经在一次采访中用到了一个特别专业的名词,叫做 Negative Externality。这个词翻译成中文是 “负外部性”,实话说,连许多中国人看到“负外部性”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站长就借此英语单词展开一个百科知识吧。 提到“负外部性”,先说什么是经济生活中的“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的福利(消费者效用水平或厂商的利润水平)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没有在市场交易中完全反映出来的一种市场失灵的现象。其中,外部性分为两种,正面的和负面的: * 正外部性 Positive externality:社会收益>私人收益 * 负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y:社会成本>私人成本 负外部性,也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是指自然人、政府或者企业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使之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费用,但后者又无法获得相应补偿的现象;或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

By KANNZ
opposition-party-spokesperson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议会中的反对党事务发言人是什么角色?

新西兰的政府基本属于工党和国家党两党轮流执政的状态,一般来说,新西兰议会中的反对党是最大的在野党;例如2018年的时候,新西兰政府的执政党是新西兰工党 Labour Party,当然还有联合执政的新西兰优先党 New Zealand First;反对党是新西兰国家党 National Party。 那么,我们在听一些关于新西兰的时事新闻的时候,经常会听见“国家党的交通事务发言人”“国家党的移民事务发言人”“国家党财政事务发言人”在对外进行讲话,讲话的内容无外乎是执政党的某某部长刚刚宣布了什么政策,我们作为在野党的某某事务发言人,我们觉得这个政策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没有考虑到新西兰人的需求,等等,总的来说就是互相挖苦和讽刺呗,民主社会的常态嘛。 那么,这些“事务发言人”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先来点儿英文知识,反对党,Opposition Party,发言人 Spokesperson ,或者根据性别说 Spokesman / Spokeswoman,都可以的哈。通常而言,政府有多少个部门,反对党就有多少个“对应事务的发言人”,这些人其实可以叫做“影子”,这些“影子”

By KANNZ
david-lange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前首相戴维·朗伊 David Lange

新西兰历史上有不少名人,是新移民到新西兰的华人朋友们所不熟悉的,本文要介绍的戴维·朗伊就是新西兰的前首相,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总理之一。戴维·朗伊 David Lange 对于新西兰做出的最大影响(贡献)可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新西兰是一个“无核”的国家,所以,你在新西兰使用的电力都不是核电站提供的,新西兰境内也没有任何核武器或者核动力的设施,包括新西兰的盟友美国的核动力舰艇和潜艇也是不允许停靠新西兰的任何港口的。 image source: wikipedia images 以下内容均来自维基百科 Wikipedia。 戴维·朗伊生平简介 戴维·罗素·朗伊,英文姓名全称:David Russell Lange,生于 1942年8月4日,逝世于2005年8月13日,作为第三十二任新西兰总理(1984年-1989年)领导了新西兰的第四届工党政府。在他主持政府期间,大规模的改革了新西兰的官僚制度,推行市场自由化。 戴维·朗伊性格幽默开朗,极富口才,思维灵活,是最受国民欢迎的新西兰总理之一。

By KANNZ
simon-bridges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政治人物西蒙·布里奇斯 Simon Bridges

新西兰国家党 National Party 在2018年的年初进行了党内投票,这次投票让一位年轻的政治家走上了国家党领导人的位置,他就是新西兰的国家党新任党魁,西蒙·布里奇斯 Simon Bridges。西蒙·布里奇斯是国家党有史以来第一位带有毛利血统的党魁,他也是新西兰国家党历史上的第12任党魁。2020年5月22日,在新西兰国家党党内选举中,西蒙布里奇斯黯然下课,取代他的是国家党党员托德·穆勒 Todd Muller。 image source: wikipedia 西蒙·布里奇斯,英文全名西蒙·约瑟夫·布里奇斯 Simon Joseph bridges,1976年10月份出生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2018年2月27日担任新西兰国家党领导人的位置,同时也是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大的反对党”的党魁。他的本职工作与很多新西兰的政客一样,是律师。2008年,当时32岁的西蒙·布里奇斯第一次当选陶朗加 Tauranga 地区的议员,曾历任新西兰的经济发展部部长、交通部长、能源部长、劳工部长、通信部长,以及新西兰国会的议长。 西蒙的父亲是一位毛利裔的浸信会牧师,

By KANNZ
bamboo-ceiling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职场上的“竹子天花板” Bamboo Ceiling

众所周知,亚裔非常重视教育,并且从小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教育取向,就相当倾向于成为专业人才,而不是领导和管理所需要的通才,工程师(例如编程开发人员)、会计师、律师、医师、精算师等常是亚裔的首选。 亚裔平均智商高、脑子灵活、学习能力强、对公司忠诚度高、对工作中的不公平能忍让、容易“搞定”是大部分西方社会雇主对于亚裔雇员的定义,在新西兰,亦是如此。 当然,大家也知道,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或者是澳大利亚新西兰,亚裔在本地人的大型企业中是很难取得高管、或是扮演领导角色的,这也就引出了本文所要介绍的知识,竹子天花板,Bamboo Ceiling。 image source: pixabay 竹子天花板定义 所谓“竹子天花板”,是指一种对于亚裔(尤其是东亚裔,主要是中日韩)而言,无形的升职障碍;之所以叫做竹子天花板,可能是由于东亚人种对于竹子文化的热爱以及竹子这种植物对于东亚人的意义。在新西兰这样由白人主导的国家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中的不同种族占据各自位置的结构如同金字塔,界限分明很难打破,大部分亚裔处于底端,少数处于中间管理层,进入更高领导层的屈指可数。

By KANNZ
official-chinese-translation-jacinda-ardern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总理 Jacinda Ardern 的中文官方翻译

新西兰的新任女总理,Jacinda Ardern 的音译翻译可以有很多种,在她出任新西兰总理之前,各种中文媒体提到她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翻译,但是自从她登上新西兰的政治权力巅峰后,她的名字自然会被更频繁的在中文媒体中出现。 所以,中国大陆政府给出的官方音译是:杰欣达·阿德恩,如果音译加上中间名的全名,那就是 杰欣达·凯特·劳雷尔·阿德恩 Jacinda Kate Laurell Arden。 image source: google images

By KANNZ
countries-using-or-used-mmp

新西兰知识

除了新西兰,还有哪些国家实行或实行过MMP制度?

新西兰特色的“混合成员比例选举”制度,英文叫做 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这就是目前新西兰所使用的著名的 混合成员比例 MMP 选举制度。相信MMP是啥东西、孰优孰劣、是否公平、是否代表先进体制已经不需要站长再多做任何方面的知识普及或是解说了,本文要普及的是相对冷僻的“冷知识”。 image source: pixabay 我们生活在新西兰,于是我们关心新西兰的MMP制度,但实际上混合成员比例选举制度并不是新西兰“发明”的,也不是新西兰“首创”的,全世界也不是只有新西兰唯一使用。不过,MMP制度在民主选举制度中即便算不上“另类”、但也绝对是非常少使用的一个制度,这要提前说明一下。 二战后,战败后的德国政治由其它国家所操控,不得不选用的选举制度;当时,德国人不能说“不”。新西兰就不一样了,MMP是新西兰人二十多年前根据德国的MMP制度再加上新西兰特有的毛利选举席位等国情后,混搭出来并由新西兰人投票主动确定的选举制度。目前全世界还在使用MMP制度进行选举的国家只有三个: * 新西兰 New Zealand * 莱索托 Ki

By KANNZ
mmp-pros-n-cons

新西兰知识

简单评价新西兰混合成员比例选举制度MMP的优劣

看新西兰网站的百科知识中有不少关于新西兰的混合成员比例选举制度的知识,以及这种已经在新西兰执行了二十多年的选举制度的由来。经过多年的运行,新西兰人对于这种选举制度拥有各种看法,有正面积极的,也有负面不赞同的,有希望这种制度继续的,也有恨不得MMP明天就被废除的。看新西兰网站尽量从客观的角度来简单评价一下这种选举制度的优势与劣势,至于各位看官们如何理解那就是百花齐放了。 新西兰作为移民国家,各种族裔的人口交织混居,人口成分越来越多样化,故而代表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国会也应该反应国民结构的变化。不少的新西兰人认为,混合成员比例制度 MMP 能够真正的反映民意;也有不少的新西兰人认为,这种制度让一些小党派能够获得与其地位不相称的权力和影响力;甚至部分极端的思想认为,MMP 是一种绑架民众的政治制度。 混合成员比例选举制度下,每个拥有选举权的选民,有“两张票”的选举权,一张投政党、一张投自己所居住的选区的议员(国会议员)。政党进入国会有两个方法,第一是自己的“党员”赢得所在选区,第二是这个政党能够获得全国至少百分之五的选票数量(通常只有国家党、工党、绿党、优先党有这种能力)。 当一个政党能

By KANNZ
vote-on-election-day-and-get-paid

新西兰知识

在选举日工作的员工可获得两小时的带薪投票时间

今天,是新西兰每三年一次的大选日。随着新西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员工会在周末的时候为公司进行工作,但是工作的时间不能投票怎么办呢? 根据新西兰选举法《Electoral Act 1993》中的规定,在大选的时候,任何企业的员工都可以在工作的时间段内,使用不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前往投票站进行投票。这两个小时,公司必须为上班、且前往投票的员工正常支付报酬。 当然,这么样子的好事情,也不可以被“滥用”,新西兰的选举法还同时规定,虽然可以用两小时的带薪时间去投票,但是用到这个时间的员工,必须能够证明自己无法安排其他时间段进行投票。 image source: pixabay 同时,还有很多详细的规定: * 大选日,雇主不得以工作的名义,阻挠员工前往投票站投票 * 在工作中离开最长时间限制两个小时,并且员工必须有合理的理由证明自己无法在其它时间投票 * 员工不得在大选日下午三点之后再以投票的名义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 * 这两个小时雇主必须支付员工正常的薪水 * 雇主阻挠员工行使选举权,将最多被罚款1000纽币

By KANNZ
conservative-party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保守党 Conservative Party

新西兰保守党是新西兰政坛的一个小党派,它的英文官方名称是 Conservative Party New Zealand。保守党于2011年8月在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 Auckland 成立,创始人和党魁为新西兰的商人、政治活动家科林·克雷格 Colin Craig。2015年6月,科林·克雷格辞职;目前新西兰保守党的党魁是立顿·贝克 Leighton Baker,他在2017年1月时就任。 保守党在新西兰是一个为了“进入国会”而奋斗的小党派,它们在2011年和2014年两次冲击国会席位却无功而返。2017年,保守党提出的口号是“为了达到5%而奋斗”也就是说,保守党依然在尝试获得超过5%的总选票以保证一个国会的席位,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看新西兰站长点评:2017,说不定有一点点戏哦~) 保守党中,有点意思的事情是,他们没有职业政客。保守党中的党员多数是拥有稳定工作收入的公务员、老师、警察以及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和农场主。他们认为无论是新西兰国家党还是工党都“口是心非”“唯利是图”,保守党要求政府保持诚实、透明的原则。 image source:

By KANNZ
maori-party

新西兰知识

新西兰毛利党 Maori Party

众所周知,新西兰的土著人是毛利人,毛利人在新西兰拥有很多项的特权,而毛利人作为以“部落”为核心的传统社会,自然会在现代政治中以“结党”的方式来团结“所有可以团结的毛利力量”。在这个前提下自然会催生一个以毛利为核心的党派,这个党派的名字就叫做新西兰毛利党,英文Maori Party。毛利党是一个主张毛利原住民权利的政党,在新西兰是一个小党。 毛利党的历史并不悠久;它成立于2004年7月7日,创始人有两位,原本属于工党的塔蒂亚娜·图里亚 Tariana Turia,以及另一位皮特·沙普尔思 Pita Sharples。塔蒂亚娜·图里亚原本是新西兰工党 Labour Party 的党员,并且曾经在劳工党政府中担任部长职位,后来辞去了工党中的所有职位,建立毛利党。皮特·沙普尔思 Pita Sharples 是新西兰的著名学者,他们二人是毛利党的共同创始人。 毛利党的成立,有其背景因素。当时毛利人与新西兰政府,对于海滨和浅海海底的所有权,争论不休;为了扩大毛利人的权益,把“有的没的”都揣到自己的口袋里,

By KANN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