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居民区地上电线和地下电线的优缺点
一场巨大的飓风过后,留给新西兰的是满目疮痍和很长时间都不能修复的损坏,以及对新西兰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讨论。
且不论那些山高水远的乡村地带受到了多严重的打击,就说是大城市奥克兰一般,也有很多区域、甚至是房价很高的“豪宅”区,都在这次飓风中失去了电力供应很长一段时间。
基本上来说,区域性的停电,都是因为大树砸了电线杆导致的短路、断路,或者是变电箱因为进水导致了短路、保护等等。
若你在新西兰生活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新西兰大城市的比较新的居民区,往往都是只有路灯,没有电线杆的;而老区使用的“架空电线”,则是电线杆一根接着一根,电线从天空中飞向每一户的居民房外,形成一个电力的“接入点”。那么,新区的电线在哪里呢?答案是在地下埋着的管道中呢,到了每一户居民门前,再分出一根线进入居民的电表,从外面看,全程没有明线。
这两种接线的方式,在新西兰都广泛存在着,只不过明线(电线杆)通常在农场区域、或者是城市的老旧区域出现;而暗线(埋管道)方式,则是在城市的比较新的区域出现。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呢?
架空电力线,也就是电线杆将电线铺设在架空距离地面5-10米左右的方式,由于电线处在较高的位置,空中的电线极易受到极端天气事件的影响。刮风时,树枝和树木倒下,电线也会被拖下、拽断、或者是搭线在一起形成了短路。新西兰偏偏又是一个岛国,刮大风下大雨的天气不罕见,一旦碰上风暴,使用架空线的区域的居民对于停电,都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另外,每隔十几米就有一个的电线杆、不仅占用道路人行道资源,从视觉上也形成了密集、脏乱的感官体验。
与之相反的,埋设电线,则解决了上面的所有问题,不怕树木、没有架空、不怕极端天气、不占用人行道,而且街道视觉清爽。
但是,埋设电源线有个最大的问题,成本;在地下铺设数千公里的电缆并不便宜;任何可靠的基础设施都是代价昂贵的。架空电线则恰恰相反,竖起来电线杆子,找好方向,几天之内就能把电力送出去很远,而且安装成本比埋设电力线要便宜得多。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架空线初期铺设成本低,但是,架空线的长期维护成本比较高;需要经常维护线路周围的环境,防止异物(比如树枝)接近电线。埋地电力线几乎就是一劳永逸的,初期投资高,但是后期几乎不需要任何常规维护,除非是出现了故障。
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新西兰不得不考虑,那就是地震。
新西兰是一个地震高发国,在地震到来的时候,无论是架空线还是埋地线,都会被损坏。架空线修复的成本比较低,而埋地电力线则可能因为电力管道被所在土壤的位移所影响,必须完全重新铺设,或者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来修复,这是类似于基督城、惠灵顿等等新西兰最容易出现地震的城市,不得不慎重考虑,到底是架空线还是埋地线。
正因为如此,基督城在头些年遭受了大地震后,修建的一些崭新的居民区,依然使用架空线的原因。
image source/credit: 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