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新西兰菜篮子为什么这么贵?
牛油果6.5纽币/个、西蓝花4纽币/颗、西红柿8.99纽币/公斤……这个周末如果你走进奥克兰的超级市场,可能会被这些价格标签吓坏。新西兰的菜价已经飙升到让人以为天下大乱、全民抢菜的地步了。
6月新西兰统计局发布的消费物价指数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国食品价格上涨3.1%,其中蔬菜价格上涨31%创下记录。生菜、红薯、西红柿,当这些最日常的蔬菜都开始坐地起价了,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感到寒风刺骨?
image source: pixabay
我们有理由相信蔬菜涨价是季节性的,毕竟这个秋天新西兰刚连续经历三场飓风过境。飓风带来的大量降水不但破坏了收成,而且抑制了庄稼生长。食品短缺可能会伴随我们度过整个冬天。
但和隔海相望的澳大利亚相比,新西兰的食品价格依然高得过分了点:澳大利亚也有飓风过境,也有食品短缺问题,但澳洲人的同期食品购买能力比我们高出17%,这意味着新西兰的“菜篮子工程”可能存在问题。
新西兰只有3.3万公顷耕地面积, 澳大利亚有47万公顷,相当于新西兰的14倍。人口上澳大利亚大概是新西兰的5倍。以14倍的耕地面积供养5倍的人口,澳大利亚在粮食生产上拥有先天优势,更有利于发挥现代农业的规模效应。这意味着在生产成本上我们就比隔壁贵。
对本地农业形成更大制约的是,新西兰是个乳业立国的国家,耕地不是优先用来种植粮食而是作为牧场使用;另外因为人口增长,新土地规划把越来越多的市郊耕地转为建筑用地。乳业和房地产正在联手挖农业耕地的墙角,从长远来看新西兰可能无法在粮食生产上自给自足。
决定新西兰菜篮子的另一个因素是国际市场。作为非补贴出口经济体,新西兰没有食品定价权,只能被动接受国际市场的价格。这意味着虽然我们是畜牧业大国,但牛奶、牛肉等食品的国民购买价格跟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惠。
道理很简单:如果一瓶牛奶的新西兰国内市场价格显著低于中国(暂不考虑运费),对奶企来说最明智的决策就是把生产的全部牛奶出口至中国,因为出口可以换取更大的利润,国内市场的投放就将是零。这意味着只要用于出口的食品,我们的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都不可能存在明显价差,并且出口市场的价格水平决定了我们的价格水平。
近年来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消费能力提高,带动了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新西兰的菜篮子在别无选择下只能随海外市场起舞。
最后,当我们考察本地食品供应链时,会发现新西兰的食品超市属于典型的“双头垄断”(Duopoly):新西兰食品公司Foodstuffs拥有New World和Pak’n Save以及4Square连锁超市;澳洲食品公司Woolworth拥有Countdown。如果市场上只有两个大玩家,往往不会形成有效率的价格竞争。事实上,一些本地小型超市如Nosh和Mad Butcher正面临被大玩家排挤出局的情况。
对本地居民来说,既然菜篮子已经涨到让人躺平的地步,最重要的大概就是考虑怎样才最省钱了。连锁超市的价格排位一般是:New World > 4Square > Countdown > Pak’n Save,其中的 Pak’n Save可以帮助你节省最多30%的日常食品费用,他们的宣传口号是新西兰最低的食物价格。如果是购买蔬菜和水果,最好选择周六/周日的本地早市,会有很多菜农摆摊贩卖最新鲜的蔬果,价格比Pak’n Save还要便宜许多,这些本地集市的信息哪里找?问问在这里生活了很久的华人朋友,或者通过翻阅当地报纸查到。
看新西兰网站授权转载,原文地址:www.chinesenzherald.co.nz/news/property/why-price-hike-for-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