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出现“僵尸鱼”,外形恐怖,原因不明
最近,新西兰的渔民和垂钓人士纷纷开始钓上了一些看着不太妙的鲷鱼。
这些鱼无一例外都是眼睛凹陷、眼珠发白、体表黏液缺失、被捕起来时毫无活力。
随着这样的鱼越来越多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人们也给它们安了个新名字——“僵尸鱼”。
北岛多地出现“僵尸鱼”
Dargaville的垂钓爱好者Sam Erickson之前在Kaipara港口的Northern Wairoa河里钓上这样的鱼。
他也是最早用“僵尸”来形容它们的人。
“它们看上去很像僵尸,首先它们都失去了眼眶周围的胶质,眼球陷了进去,而且好像得了白内障一样,眼珠是白色的,周围还有一些血丝。”
Erickson说:“一开始我们没太注意,直到我们开始抓到很多这样的鱼,10条里面有8条都是这样。”
而且后来,在奥克兰附近海域也有人钓到了一模一样症状的僵尸鱼。
新西兰渔业局的科学和信息主管Simon Lawrence表示,目前人们主要是在北地以及北岛北部地区发现这种现象。
而且除了鲷鱼以外,似乎没有其他鱼会这样。
新西兰生物安全局随后收集了5条这样的鲷鱼进行检测。
Lawrence表示,截至目前未发现有任何外来疾病或传染源存在生物安全隐患。
鱼眼变白的原因有可能是人工毒素、低温、营养不良、寄生虫、辐射损伤等,最终可能会导致鱼类无法进食而饿死。
Lawrence透露,检测目前还未有结果,但呼吁人们不要食用看起来不健康的鱼。
渔民捕获“牛奶鱼”,鱼肉糊状奶白色
除了上面提到的“僵尸鱼”,新西兰最近还出现了另一种“牛奶鱼”。
之所以叫这名字,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鱼肉从本来的嫩红半透明,变成了奶白色。
而且质地也从本来的紧致有弹性,变成了糜烂糊状。
调查发现,出现这种症状的鱼主要分布在奥克兰的Hauraki港以及北地的Doubtless港。
在经过检测后, Lawrence表示这些鱼没有受到外来疾病影响,也没有食品安全风险,如果你愿意吃的话,这些鱼其实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至于鱼肉变白的原因,Lawrence说——是饿出来的。
“这种情况被称之为‘乳白肉综合征’,成因主要是食物短缺。这有可能是水文升高导致浮游生物减少所致,更有可能是近期天气情况和鱼类季节性自然变化所致。”
他说,出现这种症状的鱼最近已经开始变少,进一步支持了上面的猜想。
Lawrence表示,商业捕捞和“牛奶鱼”的出现并无直接联系,“僵尸鱼”似乎也和这些因素没什么关系。目前,渔业局仍在对此进行检测。
当地居民:整治河流刻不容缓
虽然目前还未查出是什么原因导致“僵尸鱼”的出现,不过这种现象已经促使更多人关注到北地最长河流,Northern Wairoa河的污染情况。
这条河是Kaipara港的主要出海水道。
北地议会202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这条河的水质“特别差”,包括硝酸盐、氨、磷、总锌和总铜都严重超标,大肠杆菌含量也十分高。
此外,水里的铅含量更是远远超过澳新环保委员会对水生动植物设定的安全标准。
Dargaville纳税人和居民协会主席Rose Dixon呼吁政府支持修复当地污水处理厂,解决河中铝含量超标的问题。
“当你知道西海岸90%鲷鱼都是在我们这条河里产卵时,你就会认识到这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政府需要接入并研究怎么提供帮助。”
北部地区卫生官员David Sinclair博士呼吁,在相关机构完成水质评估之前,大家都应该避免在Northern Wairoa河的检测地点游泳或采集食物。如果在该地区捕获到肉质呈“乳白色”或者“糊状”时,应该向MPI热线 0800 80 9966报告。
Reference:
https://www.rnz.co.nz/news/national/525193/zombie-fish-highlighting-pollution-concerns-with-northland-s-longest-river
https://www.nzherald.co.nz/northern-advocate/news/white-and-milky-snapper-caught-in-bream-bay-biosecurity-nz-report-finds-fish-malnourished/5EZIBFEUFBDNTGWEW3QFGKGXIE/
https://www.rnz.co.nz/news/national/521060/warmer-ocean-lack-of-food-could-be-behind-milky-fish